返回

第368节 国有与私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68节 国有与私有 (第3/3页)

不顾实效。跟洋务企业一样企业中的官员坐食高俸而且还有许多瓦一孤八行书而挂名支薪的人员系干采办各种材料洋剔,刚虚报贪污。那就更不用说了。

    光绪初年有人说:“外洋料尤易浮冒报价每至四五倍之多。”故人谓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

    贪污这里便是个源地甚至是老鼠屎害了一大圈。

    尤其是垄断企业对国家的危害更加巨大。

    不仅是银行以及军事工业等行业民用行业官办垒断更加的危害国计民生。

    洋务派的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规模不大却企图利用官势来造成垄断的局面。

    最明显的例证是上海织布局。在它筹建之初李鸿章呈请朝廷批准“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高局。”

    显然这种垄断只是针对纯粹私营的企业因为他们对外国资本无可奈何却总想阻止民族资本的自由展。

    这个时代的国有企业更加的祸国殃民比如汉阳铁厂当时规模庞大但因主持者缺乏科学常识以致出现种种弊端如向外订购的机器不适用燃料供应困难成本昂贵销路堵塞产品积压兼以官办企业经营管理**、贪污中饱浪费严重。

    甲午战轻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无力继续为汉阳铁厂提供经妻铁厂於,既年6月转为招商承办遂从官办改为官督商办企业。

    三年前南洋财团联合国内的多家华资银行向汉冶萍注资后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由各方股东成立董事会事实上成为了真正的民营企业展一日千里完全出了当初的预计。

    可见国有企业乃是一剂毒药害人害己。

    李秉衡之所以仍然在几个重要行业由国家投资建设国有企业或者官民合办也走出于种种战略考虑。

    军事工业私有化他是鼓励的但是许多重要武器只能交给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他想研制的跨时代武器。

    他甚至私人出资秘密开办了几个大型工厂这些工厂必须掌控在他信得过的人手中。

    此外民营工业全面的私有化政府只是在小部分的行业中投资了国有企业。

    在这个时代更要杜绝垄断企业的诞生。

    垒断使资源配置被一部分掌握特殊权力的人强力扭曲其结果是部分人受每广大百姓利益受损因此垄断直接关乎社会公平。

    垒断行业永远是老百姓头上的强盗将无理掠夺变为合法占有将整个行业变为藏污纳垢之地。

    电力、煤炭、石油、城市交通、自来水、银行、邮电等行业必须要放开。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些行业不再是产生**的高危之地。

    这个时代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产阶级虽然说目前的主流是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李秉衡还是认为中产阶级大大规模出现才是农业国向工业国生转变的一大体现。

    目前的机遇比后世好。温饱问题不是那么难人口又少。落后西方世界又不多有南华的庞大土地支持农村农民农业问题远比后世乐观。

    南华之前凭借这大规模的工业化在重工业中先打造了一大批的中产阶级。技术工人。

    照道理中产阶级的定位为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

    但是中国的国情不一样。南华也是如此四万万人大部分还是农民所以中产阶级必须要从这里面诞生技术人也是一个很好的

    。

    也就是说。蓝领将先吹响农民们脱贫的号角。

    没错是脱贫而不是致富因为李秉衡没有把握如果拿后世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时代所谓的南华蓝领甚至是高级蓝领们仍然只能勉强说解决温饱。

    或许在这个时代他们是富裕的幸福的李秉衡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人不能满足于现在总要往前展。

    展到后来能不能跟原来一样这就不可知了。

    必须要改革这样才能打破狂插。

    下等阶层往往因贫穷而缺乏专业特长和教育知识他们对上等阶层的奢华生活和优越社会地位充满嫉妒、愤恨和向往因此他们一般倾向于采取激烈的暴力行动。推翻上等阶层的统治并将统治权楼为己有再重新建立起一个两极分化的“哑铃型社会”。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夹就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民国初建需要中产阶级来缓解贫富差距尤其是大展的时代资本快累积与无产者之间的尖锐矛盾。

    正确认识“中产阶级”在时代变革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中产阶级”合法致富和展使“中产阶级”成为推进时代展的中坚力量。

    这是李秉衡的要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