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节 中华元的首战 (第2/3页)
命党派共同参与讨论。
共进会以及从同盟会分离出去的一些政党势力则立即给与回应,宣布不出席同盟会改组大会,首先开始了对李秉衡等人的打击。
这些政党的主要社会基础是那些幻想在袁世凯的军阀统治下获得发展机会的中上层民族资产阶级和指望在袁世凯脚下分取一杯羹的腐烂政客。
这样一个“只图党势之扩张,不求主义之贯彻”的投机党,不但完全抛弃了同盟会秘密时期的民主革命精神,而且实在是一个大的倒退。
绝大多数党员根本不知“革命”为何物,而是一群在官场中追名逐利的政治掮客。
章炳麟立即在《民报》上给与还击“纯粹的革命党,现亦变成官僚派了”。
“只要能够捞取金钱和官职,他们可以出卖灵魂,出卖一切。”
“我们政治上的人,不讲做官讲什么呢?”
袁世凯则在北方大笑,“我本不知政党政治为何物,刚开始朱尔典给我出了这个主意,我还恐惧的很。以为搞政党可不是他们的对手。没想到我还没说要组建政党,就有多少政治人物跑来替我出力,看来南方内部斗争激烈,可不是白白便宜我么。”
他的确得意,在他的逼迫下,南方终于同意实行政党政治,这是胜利的第一步。
武汉革命集团半数倒向了他,立宪派部分也选择支持他,而且同盟会内部的矛盾斗争也使得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他,号称孙中山接替人的汪精卫都成为了他的走狗,为他通风报信,这一切都让他感到目前的局势完全倒向了他。
更何况李秉衡不顾众议,大肆扩军,借款,挑衅列强国家,包括禁绝鸦片等,都使得他的政府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
嘿嘿,他们反对么,那么明显是支持我的,只要再推一把。
袁大头对朱尔典给他出的这个主意满意至极,更加相信朱尔典的判断,南京政府越争权夺利,对他越有利。
不过他也有大麻烦。之前列强借款给他出了清偿债务与赔款,以及专门的军费,其余的大部要用于改革币制,英国人给他出的主意是用货币来争夺各省的经济地位,目前各省还没有在南京中央的绝对掌控之下,首先在金融上予以控制,打击南京政府。
之前的大清银行被改组为中央银行,与南方的中国银行对立,居然也大模大样的按照英国提供的设备与技术印起钞来。
英国的这一招着实狠毒,想在货币发行上卡住袁世凯的七寸,将来更是可以扩大到中国全国。不知有多少好处。
新发行的货币与英镑挂钩,完全依赖于英镑,这使得英国遭到了沙俄与日本的抨击。
对于袁世凯来说,这些都与他无关,但是让他头痛的是,目前他所控制的直隶、河南、小半个山东、半个内蒙古地区,竟然广为流通中华元。
依之前交通币打下的基础,北方有大批的交通币需要兑换为中华元,这使得中华元在北方大为流行,完全取代了原来的各种币种。
加上中国各省的经济往来,中华元成为了唯一选择,袁世凯私自发行的货币大败亏输,一再贬值,加上强行增发,使得民间骂声一片。
这场闹剧只怕三个月都维持不了,李秉衡制作了大量的伪钞投放到了北方,主要还是针对列强银行以及外国投资家、大买办阶级,套取对方的大量财富。
居然有人白白的送上大笔的金钱,实在是天降财神,李秉衡可真想好好感谢袁世凯跟那帮送财来的英国佬。
李秉衡想要致力于中华元的崛起,必然要在英镑上面动动脑筋。
不过李秉衡并不是一味的蛮干,吃饱了没事干招惹英国人,而是即便对英国人软弱妥协,他们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吞食中国的财富。
凭借战争以及支持战争来达到他们的金融目的,已经是英国人惯用的手段。
战争永远是一部吞噬财富的巨大机器,没有钱想打一场长期战争是痴心妄想。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金钱又是战争的主人,它既是战争的目的,又是驾驭战争的工具。国际银行家们正是深谙此道,才酷爱战争。在战争中他们不仅可以大获其利,更能驾驭政府,左右战后政策,更好地实现长期盈利的战略目的。
一只主权货币的崛起,它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比如这个国家的经济强大和繁荣;它还需要有信心基础,这个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坚定、清晰的国家意志。这样其他国家的持币者才能怀有信心;它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这是一只硬通货的市场基础。
中华元首先要一统国内江山,才能受到重视,消除偏见与隔阂,得到外国金融界的信任。
目前要做的就是做空英镑以及做空黄金,从明年开始,英镑贬值的速度会加快,尤其是在一战开始后,而一旦做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