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东宫危机 (第3/3页)
虽说李承乾是嫡长子,但是,李世民的皇位是从兄长隐太子建成夺过来的,所以,李世民对于立长立贤这两个衡量太子的标准,比较中意的是后者。
想到这里,贺兰楚石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呵呵,是很震惊吧!当初孤想通此节之时,也是这般模样!”李承乾淡淡的说道,“所以啊,贺兰,孤需要你和你岳父的帮助!”
贺兰楚石平复了一下心头的激荡,望了望四周,只见四面的卫士离两人都比较远,顿时恍悟,原来这李承乾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找自己来就是为了说这件事!
“贺兰你去跟你岳父说一下,若是父皇在朝中说起有关孤的事,请他竭力帮孤一把!”李承乾双眼看着李承乾,口中轻声说道。
听到李承乾这般要求,贺兰楚石默默的点了点头,也不再言语。
李承乾转过头,再次望着西面的重重宫阙。希望母后能顺利康复吧!他心头说道。
魏王府中,李泰同样望着皇宫的方向。
地面上的积雪已经被扫开,堆在道路的两旁。一位文士在雪地之中奔跑过来,一边跑,空中还一边呼道:“殿下,出来了,出来了!”
一听到这话,李泰那肥胖的身子猛的转过来,一脸惊喜的看着那奔跑过来的人影,两步来到阶梯之前:“什么?印出来了?”
那人重重的点了点头:“嗯,已经印出来了,五百五十卷全印出来了,现在正放在殿下的书房里!”
李泰哈哈一笑,拉起那人的衣袖:“走,萧著作,陪本王一起去见见这《括地志》!“
原来是当初李泰及其文馆众人编修之《括地志》编撰而成,印制成书了。从贞观十二年李泰上书请求编撰这部《括地志》至今,已经过去四年了。
这四年之间,李泰府中之人,走遍了大唐各个州县,在当地地方官的配合之下,博采经传地志,旁求故志旧闻,终于编成此书。接着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来进行修订。最终在贞观十五年七月的时候,完成了定稿。本来李泰欲将这书稿交给李世民过目,但又恐其凌乱,难以阅读,便令人将这五百五十卷尽数雕版。长安、洛阳、太原三地的雕版工匠几乎都参加了这次规模浩大的雕版行动。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在半年之内便将这五百五十卷的书稿全部完成雕版。
雕版之后,便是印刷了。一直到今日,这部《括地志》才算是正式完成。
来到书房,李泰一眼便瞧见了那堆得厚厚的书籍。当下满是喜悦的走了过去,翻看起书籍来。
李泰本就是博学之人,草草翻看了两本书籍,略瞟了两眼,便啧啧赞叹起来:“此书包容各地民风民情,网罗各处掌故旧闻,当真是一部好书啊!”说着,得意的扬了扬手中书籍,“萧著作,凭借此书,你我便可留名青史了!”
那萧著作连忙谦虚道:“此乃是下官托了殿下的洪福,这才有幸参与到此书编撰之中,万万不敢居功啊!”
李泰眼中露出浓浓的笑意来:“萧著作不必自谦,该你的,本王一点也不会少给你!好了,你先下去吧,本王在此先翻翻这书!”
萧德言闻言,向李泰一揖,退出了书房。
李泰抚摸着这些书籍,眼中的喜悦之意,却是怎么藏掖藏不住。在他的眼里,这些书籍不光光是是流传后世的书籍,同时还是自己的近身之资。
想到这里,李泰忽然想起了自己卧病在床的母后,自己该不该那两本书籍过去,让她高兴高兴,顺便再向父皇禀报这书籍出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