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八章 条约的背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八章 条约的背后 (第2/3页)

    德国国内的经济运转原本就不怎么健康,经过这段时间内在战争投入上的层层加码,原本就不平衡的经济结构开始暴露出以往掩盖着的缺陷,生活物资开始出现短缺。就连马克的币值都出现了不稳的迹象。如果不是德国军队在前线不断的获得胜利,给国民带来的自豪感增强了他们对现实生活困难的忍耐力,德国国内的政局都可能会因为经济上的问题受到影响。

    德国老百姓也是要吃饭的,他们可不能啃着炮弹喝着润滑油度日,从占领区获得廉价的资源成了德国政府转嫁国内危机的唯一手段与希望。

    不过由于徐峻的深谋远虑,德国人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如同一个饿了几十年的乞丐,看到什么垃圾都想要往家里抢。

    德国统帅部召集了各行业的专家,专门分析研究最有效最经济的战利品掠夺方案。这些将军们也都想开了,既然掠夺无法避免。那么就尽可能的搞得好看点。

    历史上德国占领军的吃相几乎跟个饿殍相仿,饥不择食已经是比较客气的说法了,根本可以说是跟个垃圾桶一样。德国人不管有什么用途,也不管是不是值钱。只要自己没见过的,就一概当做好东西拿走。结果在整个欧洲,德国人几乎成了一个代名词,意思就是没见识的乡巴佬。

    话说这些德国士兵大都来自于德国乡野,确实普遍缺乏见识,来到法国这种花花世界。如同乞丐进了大观园一般。他们人人手里拿着一叠法国人发行的货币,跑到哪里都是买买买,反正钱来得容易,花出去当然也十分爽快。

    他们也不管东西好坏,也不管价格如何,唯一制约他们这种疯狂扫货行为的,只有各自掌握的运力大小了。据说有一支德国装甲部队离开巴黎的时候,就连坦克炮塔上都堆满了法国货。

    总算德国士兵思维还单纯,大都只是买来送给国内的亲人,要是换成米国大兵,怕是十几个黑市都已经建立起来了。

    德国人的超强购买力带来的却并不是市场的繁荣,因为他们花出去的钱财都是从法国政府手中得来的,从实质上讲,他们用一堆依靠信用才能体现价值的纸片,换走了法国人实质上的劳动成果,因为货币并不是通过等价交换得来的,这种购买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掠夺。

    更加严重的是,法国的经济生产已经因为战争而打断,这些货物的生产基本已经停止,所以德国人夺走的是之前留下的库存,整个经济锁链在此刻其实已经被打断了,在没有得到外力的补充与恢复之前,没人可以压制住这场人为造成的通货膨胀。

    现在徐峻已经尽力的控制住了这股潮流,德军士兵手上的现金远远低于历史上同时期的数额。同时统帅部还鼓励士兵,把薪水存入军人储蓄所,利息非常诱人,并保证将由专人负责这些资金的运作。而且德国士兵还能购买短期有价国债,保证等到他退伍时,会得到一大笔财富。

    德国对法国的经济掠夺,还主要表现在对法国金融业的控制上,德国军队每进入一座法国城市,必定会控制住当地的银行。储存在银行里的大量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