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旧金山交易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五章 旧金山交易所 (第2/3页)

上扬,每分钟都在涨!煤价看涨!全美国的各家冶炼厂的股票在涨!冶铁工业的各种类型的成品在涨!法兰西城的地价也在涨!自宣战以来,法兰西城的地价一落千丈,无人问津,猛然间,竟涨到每英亩要价一百八十美元!

    自当晚起,报亭前人山人海。但是,不论是《先驱报》、《论坛报》、《阿尔塔报》、《前卫报》,还是《回声报》和《环球报》,尽管把它们所能收集到的一点点消息用特大号铅字排出来,但仍旧少得几乎到了没有的程度。

    大家知道的是,九月二十五日,一张应由舒尔茨先生支付给布法罗的杰克逊公司的八百万美元的汇票,送到钢铁大王在纽约的希林—施特劳斯公司开户的银行兑付,可是,该银行发现其客户舒尔茨先生帐上的存款不够支付这笔款项的,便立即发报告诉舒尔茨,但未得到后者的答复。于是,该行立即查帐,但惊奇地发现,有十三天没有收到斯塔尔斯达德来的任何信函和票据了。从这时起,该行每天收到的要在舒尔茨先生帐上支付票据和汇票越积越多,但全被打上“无存款”给退了回去。

    四天中,询问的信函、担心的电报、愤怒的质问纷纷地发往银行和斯塔尔斯达德。

    最后,明确的答复来了。

    “舒尔茨先生自九月十六日起,下落不明,”电报上说,“事情真相无人知晓。他没有留下指示,该区钱箱也是空的。”

    自此,不再可能掩盖事实了。一些主要的债权人害怕了,告到了商业法庭。几小时工夫,这些债权人破产的消息便迅如闪电般传了开来,连带着把受他们影响的小债权人也给弄破产了。十月十三日中午,已知的债款额已达到四千七百万美元。一切迹象表明,债款总数将会达到六千万。

    这就是大家所知道,以及各家报纸基本上较一致地报道的情况。毫无疑问,各家报纸都在预告第二天将有新的重要情况报道。

    的确,各家报馆都在一开始就立刻把自己的记者派往斯塔尔斯达德去了。

    自十月十四日晚上起,一支真正的记者大军便包围了钢城,笔记本打开着,铅笔挥动着。但是,这支大军像一个浪头打在斯塔尔斯达德的外墙上,撞得粉身碎骨,头破血流。门卫始终守着大门不让进,记者们无论怎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门卫始终不肯通融。

    但是,他们还是发现了,工人们什么也不知道,厂区里一切照旧。工长们只是在头一天奉上级命令宣布:各工区的钱库里也没有钱款了。总部也没发指示。因此,除另有通知外,周六开始停工。

    这一切非但未能澄清情况,反而使之更加复杂了。舒尔茨先生已经失踪将近一个月了,这一点没人怀疑。可是,失踪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影响,则没人知晓。但不安的人们都隐约感到,这个神秘人物随时都会出现的。

    最初几天,厂里仍一如既往地在生产着,进度也如同往常。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着自己的活计。所有工区的钱库每周六发放工资。在这之前,总钱库仍在负责处理钢城的一切银钱往来。但是斯塔尔斯达德权力高度集中,每件事情都由舒尔茨先生一人大权独揽,所以他的失踪一下子就使得工作停顿了下来。因此,自九月十七日,钢铁大王最后签发命令的那一天,到十月十二日,停止支付的犹如晴天露雳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天,有成千上万的信件——其中大部分肯定夹着巨额汇票——由斯塔尔斯达德邮局送到总部信箱,并且,毫无疑问,送到了舒尔茨先生的办公室。但是,只有他一个人才有权拆封,用红铅笔批过之后,交到总钱库。

    厂里的最高层的职员们从未想到过僭权越职。尽管他们对自己的下属来说,拥有绝对的权力。但是,在舒尔茨先生面前,甚至不是当着后者的面,他们则都是一些没有权利、唯唯诺诺、听从摆布的工具。因此,他们只是各司其职,等待、观望事态的发展。

    最后,大势不好了。这种一人独揽大权的情势一直延续着,直到有关的那些重要厂家公司突然发现情况不妙,纷纷来函来电,催款,抗议,最后告到法庭,才宣告结束。走到这一步,还是需要了一些时间的。大家并非轻易地就决定怀疑这样兴旺发达的大厂家只不过是个泥足巨人。可是,现在事实已经明摆着了:舒尔茨先生负债潜逃了。

    记者们所能探听到的就是这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