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章 (第2/3页)

玻璃状颗粒和含磁铁质颗粒。那么,无须怀疑,这片云是由某个火山喷上天空的,在空中气流的作用下,这时正悬浮在大西洋上空。是云中的那些晶体微粒使他们观察到了这一景观。

    除此以外,在这一段飞行中,还观察到了好几种其它现象。好几次看到,大块大块的乌云使天空染上了一种奇特的灰色。而巳,如果从这气雾状的帷幔上方飞过,会发现云面上有些白得刺眼的螺旋状凸起物,中间还散布着一些微小的片状闪光物体在这个纬度上,对这一现象唯一的解释只能说是它与冰雹的形成相同。

    17日夜里,由于飞行器正处于一轮满月和一道还没有落到海里之前就会被蒸发掉的细雨帷幔之间,他们便得以看到了一条黄绿色的月亮彩虹出现在空中。

    根据这些现象,是否可以得出要变大的结论?很有可能。不管怎么说,自从离开非洲海岸以后,一直刮着西南风,而到了赤道地区风就停息了。在这个热带地区,气候格外炎热。罗比尔决定到更高的气层中去寻找一点凉爽感,这个地区太阳的直射令人无法忍受,得想办法躲一躲。

    大气层的这一变化预示着在赤道地区以外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气候条件。尤其不要忘了:南半球的7月等于北半球的1月,也就是说北半球那时正值隆冬季节如果“信天翁号”继续南飞,那它很快就会有所体会。

    正如海员们所说,大海已经“感觉到了这一点”。7月18日,刚过南回归线,就出现了另一种现象,要是此时有一条船恰好在那儿的话,一定会被吓得不得了。

    海面上涌起一连串闪光的巨浪,速度很快,估计不会低于每小时60英里,浪峰的间距有80尺,在海面上留下长长的光痕。正好又是天开始黑的时候,耀眼的反光一直射到“信天翁号”上。这一现象,说不定真会有人把它当作火流星,罗比尔本人也从木有过在一片火海的上空飞行的机会。不过,这火并不发热,因此无须将飞行器升到高空。

    这种现象的起因肯定是电,说是因为有大群的鱼苗或是会散发磷光的小生物聚在海面,但这毕竟不是一个恰当的解释。

    可以猜想,此刻空气中的电压肯定大得不得了。

    如果这时海上真的有一条船的话,第二天,7月19日,肯定只能在海底才能找到这只船,而“信天翁号”真的像它借用的名字“鸟”那样,在同风浪玩耍。它虽然不喜欢像燕子那样掠着水面飞行,但它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空,到那里去寻找安静和阳光。

    这时,南纬47度线已经过了。整个白天只有七八个小时,离南极越近,白天就越短。

    将近下午1点钟的时候,为了找到更合适的飞行条件,“信天翁号”明显降低了高度。飞行高度离海面不足100尺。

    天气平和。但天空中不时地出现大团大团的乌云。乌云上部凹凸不平,而乌云拖着的尾巴则像一条绝对水平笔直的线。从乌云下面伸出来的那些凸起的尖头好像正在吞吸着海水。海水在沸腾着,突起的一根根水柱宛如一片液体的树丛。

    突然,海水猛地鼓起,整个样子真像是一只硕大无比的大肚玻璃瓶。

    猛然间,“信天翁号”被卷进了龙卷风的巨大旋涡中,二十来股龙卷风轮番扑来。幸亏龙卷风旋转的方向和螺旋桨转动的方向相反,不然的话,螺旋桨就会失去作用,飞行器非栽进大海不可;不过,飞行器整个身子都在飞快地打转,快得让人感到非常可怕。

    形势万分危急,好像根本就无计叮施,因为飞行器始终被龙卷风吸得紧紧的,工程师被彻底地困在旋涡中了。船员们被离心力抛到了平台的两头,一个个要拼命地抓住护栏才不会被卷走。

    “沉着点!”罗比尔喊道。

    要沉着而且还要耐心。

    普吕当大叔和菲尔埃文思刚巧从舱房走出来,他们立即被风甩到飞行器的尾部,差点儿被甩出去。

    “信天翁号”一边打转,一边随着龙卷风移动。龙卷风旋转的速度快得不得了,连飞行器的螺旋桨也自愧不如。刚从一个旋涡中摆脱出来,就又被卷进了另一个旋涡,飞行器面临着被甩散架子变成碎片的危险。

    “放炮!……”工程师喊道。

    命令是朝汤姆特纳下的。工头抓住安在平台中央的那门炮,这儿几乎感觉不到离心力的作用。他明白罗比尔的想法。转眼间,他便拉开炮栓,从固定在炮架上的弹药箱里拿出一枚炮弹装进了炮膛。炮声响了,龙卷风连同仿佛是驮在它背上的乌云一下子都散开了。

    空气的震动使原来的气候状况受到改变,浓云化成了倾盆大雨,像一张巨大的水网张挂在水天之间。

    “信天翁号”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于是急忙升高几百米。

    “有没有什么东西受到损坏?”工程师问道。

    “没有,”汤姆特纳回答说。“这种球拍打荷兰陀螺的游戏,已不能再来了!”

    是的,刚才这十几分钟,“信天翁号”险象环生,要不是身子骨坚固,它早就葬身于龙卷风的旋涡中了。

    在这次飞越大西洋的途中,如果总没有什么事来打破旅途的中调,时间不就显得更长啦!况且,白天已变得越来越短,而且寒气刺骨。普吕当大叔和菲尔埃文思很少看到罗比尔。工程师关在舱房里,正忙着呢,要确定航线,在地图上将所循的航向标出来,圈出他所能辨别出的所有位置,抄录气压表、温度表和计时表上的数据,最后,还要把飞行途中所遇到的每件事记入航行日志。

    至于那两位同行,他们穿好了风衣,在不懈地搜寻着,希望能在南方发现一块陆地。

    另一方面,弗里科兰也奉普吕当大叔的特别指示,正在看能不能从厨师那里摸到一点工程师的底细。可是这个叫作弗朗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