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章:报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章:报捷 (第3/3页)

。其恐怖程度可想而知。锡的规矩大多极为奇怪例如不允许做乞。团结互助。反对崇拜偶像却又积极参加宗教。一夫一妻不苟言笑。表情严肃认真等等。锡克人的性格与汉人有许多的不同。但是却同样都有着勤劳的共性。因此双方相处的还算愉快。再加上总督府在东印度对锡克人给予了颇多的照顾。以及汉人统治者没有雅利安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统治者那样视锡克教为异教邪端的传统。也没有人去干涉他们的宗教活动。

    还分出一部分寺庙献的的给予锡克人耕种。锡克人感恩戴德。因此在殖民军团中极为忠职守。

    锡克千总道:“末将叫使德。命甄别逊克王的俘虏。发现了一个王子。”

    “王子?”张有德顿了顿:“那个逊克王的王?”

    “是的。大人。是逊克王的第三子。名叫拉玛势贾姆。我已经调查出来了。昨日战斗的逊克国总指挥就是他。”使德一脸的兴奋。能够俘获一名王子。有时候比俘获一千名马拉士兵更加有意义。

    张有德点了点头。'里又有些郁闷。捷报的刚刚发出去。现在才发现俘获了王子。若是幕僚晚一点去传发。在奏疏上添一笔“俘王子一人”也是极为争脸的事。不过事情已经过去。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张有德夸奖了使德几句。便道:“把那个王子带上来。本督要亲自审问他。”

    使德点了点头。退出去。

    。。。。。。。。。。。。。。。。。。。。。。。。。答问:

    现在看书。即使作者据史实也难以有那种天朝上国的从容心态了。不失一种悲哀罢。对儒家的看法也不尽然。好多里面儒成为一种落后保守的代称了。在大宋之安居乐业中有灭儒一说。此书中对儒者还是比较公允的。但中国的落后真是崇儒所致吗?不尽然吧。一社会肯定是存在分野的。有上流和根。若称有卓著能力者为精英。则精英是有限的。精英也要有杈方可有用于社会。然精英流于草野。肉食者都是平平之辈。动乱不远矣。科考是一种网罗天下精英的方法。一旦高中。鸡犬道。不中者仍待下次。这是一种对精英资源的浪费。宋明精英流向文人者众。失去平衡丢国。现今精英从政多于从商。多于从军。故政府强。商人受迫。

    答:儒家并不落后。但是儒家也并非不需要改革。一个两千年的学术既不能全盘否则。更能全盘接受。儒家原本是好的。但是由于统治的需要。其实做过了很多的修改和释。儒家的问题不是儒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后世统治者改的问题。打个比方。孔子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治国平下。但是后世的士大夫却只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下。

    知道里面的关键所在吗?孔子所提倡的八目是德才兼备。也就是说先要学习知识。接着培养自己的德行。而到了后世。却因为统治的需要。认为知识是的。反而是德行最为重要。你可以无才。你可以守中庸。但是假如你孝顺。或者你人品好。你就可以做官。

    此外。我不是左派。但是我认为资本必须政权之下。对资本既要鼓励但是防范是必不可少的。方便下次访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