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裂痕 (第2/3页)
不知多少族人,可是如今兵败如山倒,不出五年功夫,整个长江以南便全部丢了,说到底,还是人心啊,大明的迅速崛起,十几万绿营的顷刻溃败,让所有的满人都失去了信心,辽东一线的鳌拜坐领十几万满蒙精锐,却不能踏入鸭绿江一步,只知防守,打了近半年,竟连一场大仗都没有打。
孝庄在踟蹰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一批批物资开始往关外运送,一些珍贵的珠宝业开始运往辽东,送至盛京封存,是时候该替自己的孙子准备后路了,孝庄浑浊的眼神在近些日子逐渐精明起来,她知道,她已没有了多少的活头,她必须临死之前为孙子安排一条后路。她更多的目光开始穿过山海关,越过千里辽东平原,那里是满人的祖居之地,而且那里还有一个看上去并不忠诚的将领,这才是孝庄更担心的事。
一旦下定了可能退居关外的决心,孝庄的注意力就开始转到了鳌拜身上,他坐领关外千里土地,拥有十几万的满族精锐,不管如何,一定要将他控制住。斗不过汉人她的孙子还可以回到关外为王,可是一旦不能控制住鳌拜,她和她的孙子恐怕连退路也没有了。
北京城的天气极为燥热,此时正值正午,内城更是热的吓人,自满人入关之后,满人全部住在内城,而汉人则住在外城,因此内城的大清门戍卫了一棚八旗兵,大清门原名大明门或正阳门,因为是内城正门的缘故,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因此正门是常年关闭
是正门两侧开了两个小门供人通过。大清门地瓮城座占地极广地关帝庙。香火鼎盛。不管满汉。都有人来祭奠。关帝庙前便是一条小巷了。这里地小贩极多。香纸、小吃、纸扇。各种用品应有尽有。正在这个时候。一个软轿停在了庙门口。软轿四周地奴才极多。立即有个白脸地奴才佝偻着腰去掀帘子。每天从内城来这里地达官贵人极多。一个软轿边上这么多人伺候着也没有人觉得稀奇。
从轿子中走出地是一个十四、五岁地青年。嘴角处长了一些绒毛。显得气度非凡。他招了招手。边上几个汉子围到他身边。青年径直入庙。却没有入庙堂去祭拜关帝地金身。而是从侧门进了后院。这里与前殿地香火鼎盛不同。倒显得极为清雅。青年熟门熟路地走进一间厢房。里面早有个人在这候着。见着了青年连忙迎了过去:“奴才给皇上请安。皇上吉祥。”
这青年自然就是康熙了。康熙虚扶了手:“不要跪着。起来说话。”说完自顾自地坐在炕上。有随来地小太监给他送来了**。
中年撩着袍子站起身。小心翼翼地凑到炕沿。着腰道:“主子近来身体可好?奴才远在关外。实在是惦记地很哪。”
康熙倒没有露出多少感动。随口道:“难为你有孝心。辽东是极冷之地。你也要注意些身体。”
中年立即热泪盈眶起来:“主子这样关心奴才。奴才实在是…………”
“好啦,好啦,说一说辽东的情况吧。”康熙显然有些不耐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