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决战前夕 (第2/3页)
是听说皇上要御驾亲征。再联想起皇上以往征平万方的赫赫战功,城内驻扎地明军训练时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也就安心了一些。
邸报的兴起,也间接的唤醒了海都人地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意识,在不安之后,海都人非但没有畏惧,反而义愤填膺的要求惩治国贼吴三桂。/北伐云南救万民于水火。
云南乃是多民族混杂而居地南疆大省,其中不但有汉人。还有流落其间生活在缅人,更有暹罗国的族人,云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各大邸报语。)新始皇帝陛下乃是汉、苗、瑶、桂、汶、克伦、掸各族共同的皇帝,理应顺应天命,兴师北伐。
这是海都人的普遍观点,得知朝廷征召马车,先是各商会的正副会长第一时间表示应征,献上了百辆马车之后,其他地商团人员紧随其后。接着便是乡绅小商贩。最后连寻常在海都城拉客的马夫也不甘落后,一日之内。两千辆马车如长龙一般摆在了凯旋门外地驰道上。
由于南洋缺乏良马,海都城的马匹大多数由阿拉伯等国的商人海运而来,因此,拉车的尽是高大神骏的阿拉伯马,在一片片马嘶响鼻声中,一万五千名驻留海都的大明陆军战士上了马车,朱骏稳居正中,在无数双灼热的目光中一声令下,万马奔腾而去。
吴三桂的中军继续龟缩于喀伦城,手下心腹大将元让的一万大军开始从后队改为前队,在喀伦城附近开始扫荡,另吴三桂丧气的是,李定国地大军仍然没有寻到,派出去地斥候大多数没有回来。
入缅已进入第四天,吴军已经进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既不敢轻军冒进,又不能就此撤兵,眼看着士气越来越弱,士卒之间谣言不断,吴三桂只能期盼于前线元让先锋军地消息。
能否消灭李定国完全取决于时间,吴三桂估计海都的援军至少还有十天才能抵达,也就是这十天的时间内,他必须找到李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