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将计就计 (第2/3页)
白话锋一转,担忧的道:“荷兰人毕竟不是缅兵,他们的火铳虽然比不得我大明的连火铳、钢弩,却也是犀利无比的火器,更何况他们地舰上还有许多火炮,虽然弹药不足,却也并非毫无用处,若是我军战局不利,皇上地安全可就……”
朱骏挥手打断周慕白:“这个法子好,依朕看大明各营的将士比之荷兰人还是较强地,更何况他们是疲兵,朕将计就计的胜算至少有九成以上。”
“兵行险招,朕既要中兴大明,又要威服万方,使天下归心,万国臣服,自然要奋不顾身,如何能畏惧不前?周爱卿,你下去拟个条陈出来,就按这个主意办。”
朱骏地脸微微胀红,近三十条大型西洋战舰啊,除了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之外,就算是许多欧洲的海洋大国恐怕也没有这样大家底,战后将这些战舰送到船厂翻修,用不了几个月,大明就拥有了亚洲水域最强大的舰队,另外还有一万余人的荷兰雇佣军战俘,这些西方人个个身强体壮,正是做劳工的好材料,新建开区日益短缺的劳工问题应该解决了。
自俘虏了爪哇的荷兰战俘之后,朱骏便在新建开区附近建立了劳改营,所有俘虏全部被押了进去,开区内的作坊主若是人力不足可向官府申请劳工,衙门以最低的人力价格押送没有任何特殊技能的劳工到作坊里工作,这样一来,作坊主们除了请工匠之后,一些危险的体力活就不必耗费过大的成本去请一些工人来做了,而俘虏们也为国库创造了一项收入。不必担心这群只知道吃喝拉撒地家伙糟蹋粮食。
开区建立之后,周慕白亲自坐镇,开府设衙,四处招揽商人,又亲历亲为。督造厂房。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一块荒凉的土地上百座作坊拔地而起,征来的劳工还修建了四通八达的水泥道路,三条主干道一条通往海都城。一条通往城外地码头,还有一条与入海都的驰道连接,只要货物出了作坊,既可入海都贩卖,又可直接送到港口库房堆积等待装船,或通过驰道输往九省各地。
达的交通,水泥气味还未散去的新作坊,源源不断地工匠、劳工。还有心学秀才、贡生研究出来的各种新奇用具,一下子。第一批入驻的商户便赚取了第一桶金,据说有一个汉商购买了心学贡生改制的两轮马车车厢的使用权,第一个月便造出了五百架销售一空,一个月便赚了三千两银子,还有一个商人建了一座印刷厂,因为采用了新式的印刷技术,一下子招揽到心学、程朱几个邸报的生意,生意兴隆,日进金斗。
第一批商人的成功立即吸引到了更多地海外汉商,到第二批报名时商人的人数整整翻了一倍。竟有两百人之多。其中还夹杂了苏门答腊、柬埔寨、安南等国地商人,缅国本地的一些乡绅也开始变卖土地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作坊大潮中。
原因无它。这些都不过是利益使然罢了,当一些地主几百亩数千亩的土地每年只能赚取几百甚至千两白银的时候。谁还愿意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去投资作坊,一年赚那几千甚至上万两白银的利润呢?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地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地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的危险!
更何况,在有利润地同时,开区还提出了不少诱人的政策,譬如但凡有一定规模地作坊主,朝廷可敕封其为太平绅士,有见官不拜的特权,一些更加优秀的商人可以进入商会,在商会中表自己的高见,若是多数人通过,可将意见送往开区衙门报备,开区官员呈交内阁讨论,若是合理,便可形成开区法令,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