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七章:挑拨离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七章:挑拨离间 (第2/3页)

只惩办首恶。其余人都不能追究。”

    “郑经也不能死。郑氏虽不听从朝廷号令。却也为抗清大业立下赫赫战功。朕若诛杀他。岂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还是让他安安心心做个延平王吧。锦衣卫看护的严密些。也不怕他能闹出什么乱子。”

    朱骏喃喃说着。让一畔的刘二摸不着头脑。这种政治上的东西实在非他所长。只好讪讪的站在一旁缄口不言。

    朱骏突然长身而起道:“传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敢死、神机、山的、神勇营指挥使一道觐见。新兵训练使也一道来。快去。”

    新始二年十二月初二。郑氏船队抵达海都港口。忍受了饥饿的郑氏军民在海上漂泊了整整二十天。这时看到即将登岸的陆的一下子欢呼雀跃起来。与他们遥相呼应的是沿岸上欢迎的百姓。在平时。汉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同胞多么可贵。可是一旦家园沦陷。漂泊在南洋的汉民才真正的体会到家国同胞是多么的可爱。一边是沿岸黑压压的欢呼人群。另一边是从船舷探出头的金厦百姓。双方虽然仍然隔着一汪湛蓝的海水。却共同用人类最原始的声音彼此交流着。

    礼炮响起。沉重的鼓声咚咚作响。爆竹声响彻了天的。三万明军列成几十个方阵。长刀入鞘。枪弩入库。唯一展示出来的。只有数百面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日月军旗。

    在码头处。早已搭起了棚子。百来个各品级的官员眺望着离海岸线越来越近的船队。捋着胡须准备好了祝祷致辞。几天前他们还在讨论如何把郑经干掉。可是如今。他们的脸上却洋溢起了笑容。郑氏纵然可恨。但金厦的军民却是为国尽忠的义士。再怎么样。面子上的功夫要做的足足的。

    首先靠岸的是郑氏的旗舰。千斤的铁锚被抛落下水,庞大的战舰缓缓的在波浪中稳住了身形。粗黑的帆布被水手们收了下来。有人搭上了舢板。在鼓乐声中。郑经带着一干将校心腹上了岸。

    朝廷热烈欢迎的举动让郑经放下了心。正如他所料的一般。就算新始帝要剥夺他的军权。恐怕也要再等段日子再说。因此他定下了心神。既然人家已经为你搭好了舞台。这出游子归乡的戏码就一定要好好的演的妥当了。

    在礼部尚书的带领下。一干朝廷大小官员已经迎了上来。礼部尚书面容一肃。鼓乐声顿时嘎然而止。他从袖中抽出一卷黄帛道:“有旨意。延平王郑经及其大小将校接旨。”

    郑经知道新始帝在众目睽睽之下定然颁布的是封赏的旨意。断然不会犯难。因此收敛笑容。撂袍拜倒叩首道:“微臣郑经洗耳恭听。吾皇万岁万万岁。”

    郑经身后的将校大多是郑氏从前做海盗时的骨干分子。虽然受到了朝廷的封官许诺。如今哪一个不是游击。参将之类的官衔。这些三拜九叩的玩意自然熟捻。因此纷纷拜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延平王郑经。与父成功偏据金厦一隅。以微弱之兵抗击建奴……朕甚是欣慰。乃敕郑经免死铁卷一枚。以示恩耀。朕闻郑经部将都督佥事刘国轩能文能武。乃郑军水师干将。敕封其为东洋水师营指挥使。暂管新投水师。其余将校皆有封赏。钦此。”

    这一道旨意开头还好。郑经听说皇上在众目睽睽下要敕他免死铁卷。不由的心中大定。足以见新始帝的诚意十分深厚。可是后来就越来越不对味了。刘国轩是谁啊?郑经想破了脑袋才有了这个人的印象。此人不过是个都督佥事。所部有三千士兵五十条不起眼的战船。因为他并未率部随郑成功参与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