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前奏3 (第2/3页)
而对那些中小世家来说,选择合适的依附对象,确保自己的利益,乃是当务之急;而对并州的那些百姓、商家而言,活下去,在活下去的基础上,争取活的更好一些,则是唯一的目标。
立场不同,着眼点也不同,目标更是不同。所谓人生百态,大抵便是如此。
晋阳作为并州的中心,其繁华自然是毋庸置疑。而随着国内的动乱,越来越多的民众迁移到了还算稳定的并州,使得并州的人口更是增加了不少。
今日竟然适逢晋阳半月一度的“墟日”,看着熙熙攘攘的行人,赵平刻意放缓了自己的步伐,混迹其中,感受着他们简单的快乐。
由于赵平甚少露面,因此,晋阳的百姓虽然早闻赵平的大名,但认识赵平的人却是甚少,赵平也乐得轻松自在,在街市上漫步的同时,也四下打量着四周情况。
赵平前世所处的时代,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深入基层,才能发现更多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样的精辟之论的确是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正好借此机会,了解一下晋阳的民生,也是个不错的主意。打定主意的赵平越发的仔细起来,不时的将自己的目光投注在来往的行人以及街道两旁的摊位上。
眼下这个时代的经济形态乃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是这种经济形态。以农为本、小富即安的思想大大的局限了中国的发展,乃至在中世纪末期,中国被远远的超过,并最终沦为列强蚕食、欺凌的对象。
突然,一个身影吸引了赵平的目光。
这是一个不大的摊位,一张破旧的木桌后,一名丰神俊朗的青年恬然自得的微笑端坐在那里,桌上是一方砚台、一支毛笔,以及几张草纸。斜倚着木桌是挑着一方布幡的竹竿,布幡上龙飞凤舞的写着四个珠圆玉润的大字——“卜吉问凶”。
赵平心中一动,《易经》虽然作为儒家六经之一,但其地位却远不如其他几经。而且自西汉末年东汉初的一段时间,一些儒生开始利用《易经》的玄妙,胡编乱造,伪造出大批的谶纬之书,以迎合统治者对人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