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外科传承,琼州的潜力 (第3/3页)
初步见到了江宛筠,让朱棣对琼州医学生有了一丝印象,在他看来,这些医学生至少都是能处理伤口,在军中也算稀有。
关键就在于这种医学生有多少,需要培养多少年,看看能否推广。
面对这个问题,于谦给朱棣一个大体的数字:“除了第一批学子之外,医学生需系统学习四年,实习一年,如今琼州上下已毕业的医学生共有一千二百余人。”
“除此之外,医学院在读者共有五千四百余人,每年均有千余人可毕业!”
朱棣一听只需要培养五年,心中便再次一凛,在大明太医院学徒出师周期至少都在十年以上。
而且这些学徒即便出师了,也需要大量时间去实践,相较起来,琼州的培养周期不可谓不短,只有三分之一,且这些学生大多可以独立进行手术。
如果军队中一营三千人配三十个军医,那一千二百人就能提供十二万大军的医疗!
不要小看这后勤医疗,一场战争打下来,有军医的军队战损率可能只到没有军医军队的三分之一!
这就说明,至少在军队后勤医疗保障这方面,琼州也能远远超过大明。
至少大明当前最豪华的郑和船队,也难以做到一百人配一名军医。
想到此处,朱棣心中不由有些沉重,从永乐七年开始,他已经连续北伐两次,攻打安南多次。
虽然每一次都是大胜,可死伤的士卒已经数以万计,这其中固然有战死的,可大多还是因为战士却少妥当的治疗,死在了战后。
相比他手上的精锐,卫所士兵能分到军医少之又少,能得到救护的更是稀少。
他已经记不清楚在帐内听到了士兵哭嚎痛喊之声,仿佛梦魇一般挥之不去。
如果在大明也有这样医学院的话,那能救活多少士卒,少去多少损伤?
“看来回去之后,还得设立医学院啊!”朱棣喃喃说着,脸上有些惆怅。
似乎在琼州了解到的东西越多,他就能察觉到大明越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尽快追赶!
然则他已经老了,即便现在开始追赶,他又能带着大明追多远呢?不知不觉,他心中已是越发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