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章 警徽的回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3章 警徽的回响 (第3/3页)

   她猛地从文件堆里翻出那份从老马那里得到的1998年西街拆迁纵火案的原始笔录副本,迅速翻到最后一页。

    “不对劲!”她指着页脚的编号,“这一页被替换过。墨迹的渗透率和纸张纤维的光泽,跟前面几页有细微差别。”

    她立刻调出老马提供的九十年代军用文书标准格式进行比对。

    “按照当年的归档规定,所有涉及重大伤亡的案件卷宗,正文笔录后必须附有一份‘现场目击者及首位报案人登记表’,但这份副本里没有!”苏晚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个附录被人为抽掉了!”

    结合赵振邦在档案馆外的徘徊,一个大胆的推论在她心中形成。

    她低声说,仿佛怕惊动了什么:“他深夜去档案馆,或许不是想掩盖什么罪行……他是想找回什么东西。找回那份被抽走的登记表,证明他自己,就是当年的第一个报案人。”

    晚上八点二十九分,江心公园的凉亭,四周静谧,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宋昭独自一人站在亭中,赴这趟生死之约。

    他的手插在口袋里,紧紧握着那个从老张病房里带出的、包裹在物证袋里的输液管残段,那冰冷的塑料触感让他保持着绝对的清醒。

    一个佝偻的身影从黑暗中走出,是赵振邦。

    不过一天未见,他仿佛苍老了十岁,面容枯槁,眼神浑浊。

    他走到宋昭面前,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递上了一支录音笔,正是他妻子差点送去市局的那一支。

    “这里面,是周明远亲口下令让我处理掉所有知情人的录音。”赵振邦的声音嘶哑,“他说,‘宋建国必须死,否则我们所有人都得给他陪葬。’这是他当年在厂房外说的原话。”

    宋昭接过录音笔,冰冷的金属外壳触碰到他指尖的一瞬间,“真相之眼”毫无征兆地再次启动!

    但这次的画面与以往截然不同。

    没有火光,没有鲜血。

    画面中,是年轻了二十岁的赵振邦,他坐在当年的办公室里,脸上写满了挣扎与恐惧。

    他颤抖着手,将一份写着“现场目击者登记表”的原始笔录从卷宗里抽出,然后狠狠地撕碎,扔进了碎纸机。

    紧接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举报信,信封上赫然写着“省纪委督查室收”。

    他将信投入了街边的邮筒。

    画面飞速跳转,三天后,那封信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信封上盖着一个红色的邮戳,上面只有六个字:“查无此收件单位”。

    赵振邦瘫坐在邮局门口的台阶上,抱着头,一个中年男人在无人的角落里,像孩子一样失声痛哭。

    回溯戛然而止。

    宋昭猛然睁开双眼,脑海中却浮现出一行从未见过的系统提示文字:【记忆锚点已激活,可对单一物证进行深度记忆挖掘,限定一次。】

    他实现了对回溯的再回溯!

    他看到的,不再是事件的表象,而是根植于这支录音笔上,属于赵振邦的最深层的记忆。

    宋昭抬头,目光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个几乎被压垮的男人,声音沙哑地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你不是主谋……你是第一个想阻止这件事发生的人。”

    赵振邦浑身一震,难以置信地看着宋昭,眼中瞬间涌满了泪水。

    就在此时,公园入口处,一辆黑色的奥迪车缓缓停靠。

    车灯没有打开,像一头潜伏在暗处的猛兽。

    车内,市局督察处处长李国栋面沉如水,他没有看凉亭里的两人,而是翻开了手中的一份蓝色封皮卷宗。

    在副驾驶微弱的照明灯下,卷宗的首页标题清晰可见——“关于市委副书记周明远涉嫌干预司法公正问题的初步核查报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