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断指回响 (第2/3页)
腔——她刚才咬着嘴唇,血珠正顺着下巴往下淌。
“柒拾贰号仓。“他咬着牙重复,“你记不记得,民国时期江城的粮仓编号?“
苏晚的瞳孔突然收缩。
她想起古籍部那本《江城仓储志》,泛黄的纸页上印着:“民国二十年,第七区设赈灾粮仓十二座,以'柒拾'为区码,'壹至拾贰'为仓号。“
“永安里72号。“她的声音在抖,“那片老房子上个月刚被贴了强拆公告。“
董岚的电话在半小时后打了过来。
背景音是实验室仪器的嗡鸣,她的声音冷静得像台精密仪器:“DNA比对全国打拐库无果,但碳十四测年显示,指骨距今十九到二十年。“停顿两秒,“我调了2003年东郊人贩窝点的卷宗——在逃头目绰号老疤,左脸刀疤过耳,擅长用儿童互相伤害制造心理阴影。“
“他还在江城。“宋昭盯着手机屏幕上发来的老疤画像,刀疤从眉骨贯到下颌,像道裂开的深渊,“动机不是钱,是报复。“
“报复谁?“苏晚凑过来看,指尖在“老疤“两个字上顿住。
“报复所有打破他'完美系统'的人。“宋昭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雨夜,他作为实习警员踹开地窖铁门时,老疤正蹲在角落给孩子们分发霉的饼干,“包括当年的救世主。“
夜色漫过图书馆古籍部的雕花窗时,苏晚正用放大镜比对1949年地籍图。
她的手指在地图某处轻点:“这里标注着地下夹层,解放战争时期用作防空洞。“抬头时,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72号老宅的主屋东墙,应该有密道。“
雨是在他们踏进永安里72号时落下来的。
断墙残瓦在月光下像具白骨,杂草缠住苏晚的裤脚,她闻到了熟悉的土腥味——和地窖里的一模一样。
宋昭的强光手电扫过东墙,砖块缝隙里卡着半截生锈的铁钉。
他推了推最下面那块砖,墙内传来空洞的回响。
苏晚摸出古籍部的铜尺,沿着砖缝撬动,一块青灰色的砖“咔嗒“落地,露出个半人高的洞口。
霉味混着腐鼠的臭味涌出来。
苏晚的手电光扫过洞壁,炭条刻的数字层层叠叠,最清晰的还是那行“柒拾贰号仓“。
洞底有个上了锁的木匣,宋昭用铁棍撬开时,灰尘扑了他们满脸。
“育幼转运册。“苏晚的声音在发抖。
泛黄的纸页上,钢笔字力透纸背:“苏晚(代号白鸽),9岁,待售;小梅(代号灰雀),7岁,已殁;周姓男童(开发区秘书周正之子),5岁,已售。“
瓦片突然发出细碎的声响。
宋昭猛地抬头,就见一道黑影破瓦而下。
他扑过去推开苏晚,后脑勺重重撞在砖墙上。
剧痛让他眼前发黑,却清楚听见铁棍擦过苏晚耳畔的风声——那声音像极了二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