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试衣镜》发表! (第2/3页)
这期的爆点不在这几部作品,可能畅销,但不会成为爆款!
以他对巴老的了解,这期杂志不会这么简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上海文学》的主编也是巴老,但是不负责具体工作,杂志社内的工作主要由几个副主编负责。
《试衣镜》全文8000字,很快就读完,镜子的意象贯穿始终。
茹智鹃合上杂志时。
“卡夫卡?”她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正讨论得热络的年轻编辑们都静了下来。
屈怜欢手里的钢笔顿在笔记本上,脸颊微微发烫:“茹姐觉得不像?我是觉得那镜子里的影子,有点《变形记》里的荒诞劲儿。”
茹智鹃没直接回答,只是把杂志往桌上推了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命运把他往绝路上逼;春兰的影子造反,是心里的念想没处搁了。一个是被动的困,一个是主动的挣,不一样。”
她顿了顿:“这结尾野是野,但野得实在,不是为了荒诞而荒诞。”
余炳坤在一旁点头:“茹姐说得是。这许成军写柜台、写布料、写王主任的皮鞋声,还是实的。”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翻出份《光明日报》,“你看他这首《向光而行》,这许知青底子还是在泥土里扎着的。”
茹智鹃接过报纸,目光在诗行上缓缓移动。
她想起一周前那个早餐会,许成军坐在角落,话不多,只是安静地听着,眼神却亮得很,像藏着片没说出口的海。
“这镜子用得妙。”
她忽然笑了:“不光是照人影,是照人心。春兰不敢穿的花布衫,不敢翻的白眼,全在镜子里抖落出来了。这年头,多少人心里没面这样的镜子?”
她望向屈怜欢,“你们年轻人觉得是卡夫卡,是因为你们有和春兰有同样的想法吧!那眼神里的盼头,比小说里的影子还真。”
“我们可没有!”编辑部瞬间炸开了锅。
屈怜欢似懂非懂地点头:“那这算不算改革文学?写个体和集体的矛盾。”
“算,又不算。”茹智鹃站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的早点摊飘来油条香,混着风里的槐花香,让她想起年轻时在根据地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