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舞台搭好 (第2/3页)
也有人说‘写和尚谈恋爱,成何体统’?结果呢?现在不照样成经典?争议这东西,看着烫嘴,吃着香。”
等我喷人呢是吧!
“得了,样刊拿好,回头见。”
...
重新办了入住手续,还是201。
问了前台上海本地的小姐姐,人家捏着钢笔笑盈盈地说:“汪先生特意交代的呀,说您许同志说不定还要回来,201房一直给您留着呢。”
末了还补了句,“汪先生说您是‘文坛新苗’,得好好照看。这词儿听着就文绉绉的,跟您写的诗似的。”
这“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开口了,那事情不就好办了?
国内一直是人情社会,你有能力和关系别人就得敬你几分。
汪曾祺呢?那可是能写出《受戒》里的和尚谈恋爱,关系能让编辑部为他的稿子开绿灯的主儿,两者都有。
行走的“文坛通行证”!
“对了,能给我签个名嘛!《向光而行》虽然有的句子听读不懂,但是它真美好!”
嚯,又一个粉丝?
我距离北岛的差距,只差一个查海生了!
..
推门而入,
汪曾祺正端着搪瓷缸子喝茶水加看报,听到开门声,抬头一看:“呵!回来啦!跟你这小同志来了次三次重逢是吧?”
还真稀罕,三次重逢什么玩意?
三上我倒是挺熟。
“您说笑了不是,这哪是三次重逢,”许成军把包往床上一扔,松饼在包里“咕噜”滚了半圈。
“这叫‘三顾茅庐’反向版。不是我找您,是您在这‘茅庐’里等我呢。再说了,您这茶香味儿飘得老远,我闻着味儿就回来了。”
汪曾祺被逗得“噗嗤”一声,茶水差点洒在报纸上:“就你嘴甜!我看你不是来读研的,是来学相声的。”
“说吧,这次又在复旦折腾出什么新鲜事了?”
这老先生一问,许成军连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汪曾祺的讲了一遍,讲到“许成军智斗五大金刚”的情节时,这老先生一会拍一下大腿,一会捋一下胡子,一会又喝口茶水,好不热闹。
说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老先生那眼睛亮的,连声叫好。
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