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先当学姐,再当学妹 (第3/3页)
许成军毫无形象的往那一摊,脑子里想着一会去给爸妈、妹妹、钱明、杏花、老周他们买点啥。
苏曼舒翻了个大白眼。
“这个给你。”许成军低头一看,三元钱,让苏曼舒从桌子底下偷偷递过来。
“这是干啥?”
“给你呀,你刚来上海肯定用钱的地方,你去结账,他们就觉得是你结账了呀。”苏曼舒大眼睛亮晶晶的。
什么天选傻姑娘。
许成军一把推开:“想包养我啊,没门!”
苏曼舒闹了个大红脸,啐了一口。
结账一共花了2.8元,不要粮票。
许成军付的,第一次吃饭不能花人小姑娘钱吧!
1979年虽仍处计划经济,但改革开放已启动,政策对高档餐饮、涉外场所的粮票限制相对宽松。
绿波廊作主要面向老外、华人这些高消费群体,更接近“市场化消费”,顾客用餐时只需支付人民币即可,无需单独提供粮票。
至于外汇券,那是80年之后才有的东西。
等临走时,苏曼舒从包里那出本《西方美学史》,递给许成军。
“许大师,送给你,应该对你写东西有点用。”
确实有点用,以后批判那帮蛀虫有了“文献引用”。
美学嘛,国内朱光潜搞这个最出名,他不感冒就是了。
不过叫什么大师,好的不学坏的学倒是快。
“下回记得叫学长!”
“什么学长,我比你大一岁呢!你叫学姐才合适!”
诶?
学姐这调调也不是不行?
算了,不讲开学读研一的事了。
先当学姐,再当学妹!
一人多角!
“行啦,许大师,我先回去啦。”
马路边上,苏曼舒一头黑色长发如瀑,俏生生地站在那,笑着向许成军招手。
“注意安全。”
许成军回过神,翻了翻书,扉页有她写的小字:“思与境偕,文以载道。”
心思倒是真细。
再一抖,却是调出来一张夹在里面的粮票——是张五斤的全国粮票。
这姑娘。
许成军忙往前跑了几步,喊道:“苏老师,书里有粮票!”
旁边路过个上海老大爷,看了眼许成军,再看了眼苏曼舒。
都是小年轻,哪有什么老师?
半晌,才想明白,一脸怪笑,嘟囔着:“现在个年轻人真会白相哦!”
却听苏曼舒拜拜手,声音不大却很坚定。
“你留着用。”
“粮票紧俏,你刚来肯定不够。”
傍...傍富婆?
学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