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风流儒雅亦吾师 (第2/3页)
润郑重的神情和章培横不自然的表情,也知道了这支笔不一般。
于是,他自然是推辞不受。
“老师,您能收我做学生已经是我的福分了,何德何能...”
“收下吧。”朱老目光里含着鼓励。
“收下吧,成军,别让老师一番用心付诸东流。“
章培横起身拍了拍许成军肩膀,眼神里带着些鼓励。
他对许成军的感情比较复杂。
一开始的轻视,面试时的惊叹,现在的....
现在的师弟..
他也不得不感慨老师是能慧眼识珠的。
“这几天每天晚上七点到我办公室。”章培横补充道,语气坚定,“我陪你逐字改,改不完就一起熬夜。”
许成军愕然。
你这么闲的么?
“三天后交不出合格的稿子,破格读研的事就作废,老老实实从本科读起。”章培横走到门口时突然回头,“我回去把这次面试内容整理一下,传统文论和文化自信的部分对现在文学界有提振人心的作用,我先征得你的同意,回头可能需要你补充内容。”
那自无不可啊!
也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家伙。
...
第二天中午。
许成军走在复旦大学教职工宿舍里。
昨天朱老给他了地址,叫他今天中午来家里吃饭。
这片宿舍前身是抗战胜利后接收的日军营房及日伪闸北自来水厂职员宿舍。
这些宿舍有着独特的命名体系,被称为“三村四庄”。
即庐山村、徐汇村、嘉陵村、德庄、筑庄、淞庄和渝庄。
后来,校外的“三村四庄”改名为复旦大学第X宿舍。
像“淞庄”是为纪念复旦大学创校之地吴淞口炮台湾而命名,其内多为日式二层楼建筑,最初作为学生宿舍,后来成为教职工宿舍。
条件更好的是第九宿舍,又称玖园,这里竹木茂密、环境宜人。
有三幢独立小别墅曾分别住过陈望道、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等知名教授。
不过朱老并不住在这。
不是不够格。
是朱老以“妻儿不在身侧,孤家寡人,何必浪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