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生产安全记心间,时刻紧绷安全弦 (第2/3页)
但事实就是这样。
只要不是东大提供的技术,都好说。
因为这样他们还有追责的可能性。
如果实锤了是东大提供的技术,那他们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可马歇尔并不相信回函上的说辞:“他们这是抵赖!我们最新截获了一些未爆炸武器的高清图片。”
说话间。
马歇尔开始从自己的文件夹中翻找。
不一会儿。
一张高清的图片就展现在了威格尔的桌子上。
“您看。”
“这是盟友在上一波攻击中获得的。”
“这枚火箭弹是目前截获的结构最完整的一颗。”
威格尔定睛看去。
那是一根细长的钢制物体。
以他多年的情报主官的经历,都无法判断这是什么型号的武器。
于是他立刻拿起桌上的电话,摇来了一位武器情报专家。
专家盯着那张照片观摩了许久,小心翼翼的下结论。
“首先,可以排除这是制式武器的可能性。”
“因为结构太过简陋,做工太过粗糙。”
“但在某些技术方面,又很先进。”
“就比如气动布局,明显是有专业的考量在。”
“另外在战斗部好像也强化过了,减少了殉爆的可能性。”
“最蹊跷的是……”
威格尔看出了专家的犹豫:“怎么了?”
“这个武器的口径很奇怪,我从没见过这种的。”
另外三人的兴趣都被吊了起来:“怎么说?”
武器专家娓娓道来。
“目测这种武器的口径应该是114mm的。”
“世界上的火箭弹口径有很多。”
“小到88、107、122,大到220、300之类的,数字都是统一的。”
“从来没有114mm的口径出现过。”
威格尔也认同武器专家的判断。
只要是能够发射的东西。
无论是子弹、炮弹还是火箭弹。
口径基本上都是统一的。
因为这牵扯到一个适配性的问题。
世界主流武器口径就两种,美制和苏制。
即便是这两种类型,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同样一枚107炮,全世界能找出十多种能够兼容的发射部。
所以大家在研制武器的时候,都朝着制式口径统一。
但眼前这个114口径的武器,就需要单独的发射部。
众所周知。
抵抗之弧的武装派别大多都是俄制武器派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