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章 蓝布衫不是他穿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9章 蓝布衫不是他穿的 (第2/3页)

案件边缘,他是从一开始就站在阴影中央的人。

    他借伞、还衣、留下编号,像一枚嵌入系统的螺丝,静静等待某一天,被时间重新拧紧。

    回到办公室已是深夜。

    他将所有线索整理归档,正准备发送汇总报告,电脑忽然“叮”了一声。

    一封未署名的邮件静静躺在收件箱中,标题空白,发件人显示为乱码。

    附件只有一个音频文件,命名:clip_0739。

    他迟疑片刻,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起初是电流杂音,接着,一段低沉的背景音缓缓浮现——

    沙沙,沙沙……

    像是磁带转动的声音。

    然后,一个模糊的男声,几乎贴着耳膜响起:

    “B - 12柜……不止一盘带。”江临风盯着屏幕,耳机里那句“B - 12柜不止一盘带……还有三十七号夜班”反复回荡,像一根细线,从记忆的暗处缓缓抽出。

    他猛地坐直身体,手指迅速敲击键盘,将音频文件拖入声纹分析模块。

    波形图跳跃着展开,背景中的沙沙声被剥离后,竟隐约夹杂着某种规律性的滴答——是老式监控系统的时间戳声,来自某种早已淘汰的磁带录像机。

    他立刻在“十七号行动”群组发出紧急消息,附上音频与初步分析。

    不到五分钟,金小霜回复:“发件IP定位到珠城市图书馆三楼公共终端,使用老年证登记,姓名:陈阿娣,住址登记为老城区清明桥村18号。”

    “陈阿娣?”江临风念出这个名字,心头一震。

    他记得黄阿婆提过,吴守业的“代听系统”里有个代号“丁七”的接线员,专管夜间紧急联络,编号尾数正是77。

    而“阿娣”在本地话中,常被唤作“娣姐”——当年邮路暗网中,唯一女性传递者。

    他拨通孙玉花电话,语速急促:“你带门卡去电信老库,我马上赶过去。”

    雨仍未停。

    江临风驱车穿行在老城区狭窄的巷道,车灯划破夜雾,映出斑驳的墙皮与锈蚀的铁门。

    孙玉花已先行抵达陈阿娣住所,见他进门,轻轻摇头:“她没反抗,也没惊讶,就像等了二十年。”

    屋内灯光昏黄,陈阿娣坐在一张老旧的木桌前,手中整理着一叠泛黄的信封,每一封都用红笔标着编码,边缘磨损严重,像是被无数次打开又封存。

    她抬头看向江临风,眼神平静得近乎通透。

    “我知道你们会来。”她声音沙哑,却清晰,“老吴说过,钥匙挂上,路就不能断。”

    她缓缓抽出一把铜质门卡,放在桌上,卡片边缘刻着细微划痕,背面用钢印压着一行小字:T - 37 - 02。

    “电信老库地下二层,私人寄存柜。密码是‘7796’。”她说完,低头继续整理信封,仿佛完成了一件早已注定的使命。

    孙玉花接过门卡,连夜潜入废弃多年的电信老库。

    地下二层阴冷潮湿,应急灯闪烁不定,编号37的铁柜在最里侧,布满灰尘。

    输入“7796”后,柜门“咔”地弹开——两盘未登记的VHS备份带静静躺在其中,标签空白,唯有底部用铅笔写着日期:1996.4.3。

    带回物证中心后,江临风亲自操作增强还原。

    当画面逐帧清晰,所有人屏住呼吸——

    凌晨3:15,周志明将昏迷的杨小满拖入后院地窖,动作熟练,毫无慌乱。

    随后,他换上杨小满的蓝布衫,整理衣领,走出店铺,在门口停留数秒,仿佛在确认什么。

    镜头角落,墙上挂钟的玻璃表面反射出巷口人影——一个戴草帽的女子,静静伫立,手中握着一把焊枪,枪口微微下垂,似刚使用过。

    江临风放大那帧反射影像,逐像素校正。

    女子的面容逐渐清晰:颧骨高,眉间有痣,右手无名指戴着一枚银戒。

    他忽然记起卷宗里一张模糊的合影——案发前三个月,杨小满与妻子在修车铺前的留影。

    他调出照片比对,心跳骤然加快。

    那枚银戒,一模一样。

    “杨小满没死于当夜……”他低声说,声音几乎被寂静吞噬,“真正想杀他的人,是他的妻子。”

    桌角的档案合上,江临风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那枚铜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