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章 断线的钟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章 断线的钟摆 (第2/3页)

有消失。它被吴守业截获了,就像一个种子,被他种进了这个电话亭里,成为了‘亡者邮路’的第一个代听节点。”

    赵婉华推了推眼镜,递过来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报告:“江队,电话亭那边的物证有发现了。”她的声音冷静而专业,“我在话筒的海绵防风罩下面,提取到了极其微量的皮屑组织。经过DNA扩增比对,初步结果显示,它与‘1996便利店劫杀案’现场提取到的,那份一直无法确定来源的未知男性DNA样本,有百分之三十七的基因位点重合。虽然不能直接认定同一,但可以肯定,二者之间存在近亲关系。”

    她顿了顿,抛出了更重磅的发现:“更关键的是,我们对这份新样本做了STR分型,发现该男性的Y染色体单倍群属于一个非常罕见的类型,O-F871。根据我们数据库的溯源记录,这个单倍群在国内的分布极为狭窄,目前已知仅集中存在于……珠城西郊的烂柯山宗族聚居区。”

    江临风的脑中“嗡”的一声,仿佛所有模糊的影像瞬间变得清晰。

    烂柯山,那不就是陈秀英老人所在的村子吗?

    他立刻拨通了陈秀英的电话,免提打开,整个办公室都能听到老人略带沙哑的声音。

    “陈阿婆,我想再跟您打听个事儿。”江临风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您再仔细想想,九十年代那会儿,有没有外地的施工队到你们村子附近干过活?特别是九五、九六年那段时间。”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在费力地回忆。

    然后,一个清晰的记忆点被触发了:“哦……哦!我想起来了!是有一帮人!修通往山外那条土路的!好像是姓韦,对,姓韦的领头,他那个人我印象深,不是本地口音。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肩膀上那件灰布衣裳破了个大口子,用一块红布给补上了,看着可扎眼了……”

    挂断电话,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孙玉花深吸一口气,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

    她一边写,一边分析道:“嫌疑人画像基本可以勾勒出来了。第一,男性,与烂柯山宗族有血缘关系,但可能并非本地常住人口,否则陈阿婆不会强调他的外地口音。第二,具备一定的通信知识,或者至少对公共电话系统非常熟悉,知道如何在特定的设备上留下或寻找信息。第三,他对‘被听见’这件事,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执念,这解释了他为什么会在多年后还回到那个电话亭。他不是为了忏悔,而是为了确认,当年的那个‘倾听者’是否还在。”

    她转过身,看着江临风:“江队,我有个大胆的建议。既然他想‘听’,我们就让他‘听’个够。我们可以在‘十七号行动’的监控网络里,植入一段诱饵信息。”

    “具体点。”

    “我们伪造一段‘1996便利店劫杀案’的新目击者口供录音。”孙玉花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内容就说,有个新证人想起来,案发当晚看到一个男人慌慌张张从便利店附近跑开。然后,在特定的时间段,通过那个电话亭的线路,将这段录音播放出去。如果他真的在监控着这条‘亡者邮路’,他一定会收到。他的反应,将是我们抓住他的最好机会。”

    江临风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但他补充了一个细节:“可以。但是录音内容要修改一下,加入一个真实的细节,但要稍微扭曲。”他看向孙玉花,“就说,目击者看见那个人肩膀上的衣服有块补丁……但记错了,说那是个女的。”

    这是一个精妙的心理陷阱。

    无关的人听了,只会当成一条普通的线索。

    但真正的凶手,在听到“补丁”这个只属于他的秘密时,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冲击,而“女的”这个错误信息,则会最大程度地刺激他,让他产生一种被误解、秘密即将被他人错误解读的焦躁感,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动。

    行动方案迅速敲定。

    技术人员花了一天时间,制作了一段听起来充满年代感的、夹杂着电流杂音的伪造录音。

    诱饵,已经布下。

    接下来的三天,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