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火没带走的名字 (第2/3页)
后,最后的、也是最微弱的求救信号。
常远达看着江临风递交上来的汇总报告,久久没有言语。
办公室里只听得见中央空调微弱的送风声。
他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脸上的皱纹里,刻满了岁月的风霜和一个老公安对这套体系的无奈与反思。
终于,他拿起笔,在文件末尾的空白处,写下了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每一个笔画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启动‘十七号行动’,所有案件按‘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提级办理。”
命令下达,整个省厅的刑侦力量被瞬间激活。
江临风亲自带队,重返清明桥村。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秘密探访,而是在陈秀英家那栋破旧的老屋门前,直接架设起了一座小型的临时信号塔。
技术人员在电脑前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将“张建国”、“林阿强”这两个尘封了二十多年的名字,郑重地编入了每日播报的序列。
当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电子播报声,第一次清晰地、稳定地从村口的大喇叭里传出时,陈秀英家那扇紧闭多年的窗户,“吱呀”一声,被一只颤巍巍的手推开了一道缝。
老人枯槁的脸庞贴在窗边,浑浊的眼睛望着信号塔的方向,侧耳倾听着。
风将那两个名字,一遍又一遍地送到她的耳边。
良久,她突然低声说了一句,像是在对风说,又像是在对屋子里的某个影子说:“建国,我替你活到了今天。”
那一晚,江临风的手机接连不断地响起。
捷报如同雪片般飞来:马三案证据链完整,检方已正式提起公诉;庚午-5案的嫌疑人,一名早已改名换姓的工厂老板,在另一座城市被抓获归案,现场突审,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余十四起案件,均已成立省级专案组,分赴各地展开全面侦查。
一个时代遗留的伤口,正在以雷霆万钧之势被缝合。
几天后,常远达约江临风在省厅的档案馆见了面。
这里阴凉、安静,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时光发酵的味道。
常远达没有穿警服,一身便装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授。
他将一份还散发着墨香的文件递给江临风。
“《关于建立重大悬案及命案积案家属信息定期反馈机制的建议草案》。”江临风轻声念出封面上的标题,心中一震。
“我快退了,”常远达拍了拍身旁的档案架,灰尘簌簌落下,“吴守业用他的方式补了一个窟窿,但我们不能总指望下一个吴守业出现。制度上的洞,终究要用制度来补。这个,得有人继续往下推。”
江临风接过文件,那份草案沉甸甸的,承载的不仅是纸张的重量。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