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苏长青的筹谋:创建三大根据地,震动天下 (第2/3页)
联第一路军,就是在此地活跃。
此地,高丽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党组织活跃、民众抗日热情高。
山林资源丰富,可提供食物和物资;靠近边境,便于国际支援(如与高丽抗日力量联动)。
同时,也能威胁关东军以及伪军在南满的交通线(如通桦-沈羊铁路)。
这第二个大圈,则是小兴安岭-松嫩平原边缘(黑省中部)。
以小兴安岭南部为依托,覆盖北安、海伦、绥化等地,并向松嫩平原延伸。
其中山区可作为后方基地,平原地区便于机动和筹集粮食(如赵将军领导的抗联第三军曾在此活动)。
这一片区域靠近哈尔兵、琦琦哈尔等城市,能破坏小鬼子和伪军在北满的铁路网(如滨北线、齐北线)。
平原农业区提供粮饷,山区矿藏(如铁力、庆安)可支持军工生产。
其战略性颇为重要,此地控制北满腹地,威胁小鬼子控制的重镇,并连接北极熊国边境(黑河方向),便于获取国际援助。
这第三个大圈,则是完达山-三江平原地区(黑省东部)。
这一带以完达山脉为核心,覆盖佳木斯、双鸭山、宝清、虎林等地,延伸至三江平原。
这一区域沼泽、森林与山地交错(如七星砬子),易守难攻,小鬼子的统治相对薄弱。
同时,紧邻北极熊国的远东(仅隔乌苏里江),便于转移伤员、获取物资和战略协同。
也是苏长青设立的一条退路,一旦事有不济。
也可以退入北极熊国控制的远东地区。
尽管这种可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以苏长青的性格。
凡事都会考虑到。
退路,也是苏长青安排的一步棋。
这一片地区的资源丰富:平原产粮区保障供给,山区可建立密营(如周将军领导的抗联第二路军基地)。
此地可以切断小鬼子控制的奉北地区与高丽的交通线(如图佳铁路),威胁小鬼子在“东满”的殖民开发(如佳木斯军工基地)。
三者呈三角布局,可相互策应(长白山支援南满、小兴安岭策应北满、完达山连接苏联),形成全域抗战网络。
不过需克服严寒气候、小鬼子与伪军“归屯并户”封锁,但依靠群众支持、灵活战术和国际援助可持久作战。
长白山区、小兴安岭-松嫩平原边缘、完达山-三江平原这三个地区,是苏长青经过诸多考虑之后,认为目前在奉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最佳选择。
当然!
想要形成稳固的根据地,也意味着根据地的面积要进一步扩大。
战斗!
是必不可少的。
一纵的三大绝对主力部队——李云龙部、丁伟部、孔捷部。
将分别前往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