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琴谱里的药香密码 (第2/3页)
代的药炉边熬药,醒来就恶心呕吐,西医说可能是产前抑郁,可我总觉得是肚子里的孩子在‘说’什么。”
炳坤给她搭脉时,指尖感受到微弱的胎动:“您这是‘胎气不安’,但脉象里有股暖气,孩子在帮您挡煞气。”她根据琴谱上的药材图谱和母亲留下的药方,配了副安胎药,“这里面加了紫苏和砂仁,既能安胎,又能化煞——这方子,我母亲当年也喝过类似的。”老陈在一旁插话:“赵女士您别怕,煊先生他们本事大着呢,我那孙女的毛病就是他们看好的!”
煊墨注意到孕妇脖子上挂着块玉佩,玉佩图案是位弹琴的女子:“这玉佩是祖传的?”赵女士点点头:“我奶奶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只有怀孕的女人才戴,能保平安。但最近总觉得它沉甸甸的,像揣着块冰。”煊墨让她握住玉佩,点燃安神香:“现在跟着香雾走,我们一步步走进琴谱里的世界——”
环节1:场景入境,五感唤醒
“第一步,感受脚下的青砖,是不是凉中带点潮?这是地宫药庐的地面。”煊墨的声音随着香雾流动,“抬头看药庐的梁上,挂着晒干的艾草和当归,药香混着泥土味飘过来。药炉里的水开了,咕嘟咕嘟响,蒸汽在窗纸上凝成水珠——你闻到什么药味了?”赵女士的眉头渐渐舒展:“是紫苏……还有点甜香,像合欢花。”她下意识抚摸肚子,胎动似乎轻了些。
环节2:人物对话,往事浮现
“现在看药炉边的女子,她转过身了,穿水绿色襦裙,发间的银簪映着炉光。”煊墨引导她聚焦细节,“她在对你笑,手里拿着张药方,是不是在跟你说话?她说了什么?”赵女士的嘴角微微上扬,语气轻柔:“她说‘我是苏婉,等了你六百年’。她指着我肚子说‘这孩子带了药香胎气,能续上我没弹完的琴’。”玉佩在她掌心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对话。
环节3:关键线索,画面定格
“她走到古琴前坐下了,手指要按琴弦了——看清楚琴上的刻字,是不是‘忘忧’?琴弦断了几根?”煊墨加重语气,“断弦的地方有血珠,是不是滴在琴谱上?那页琴谱画着什么药材?”赵女士的呼吸突然急促,随即又放缓:“琴名是‘忘忧’,断了三根弦!血珠滴在画紫苏的那页,旁边写着‘胎气暖弦,药香补音’……她让我记住,弹到‘绝弦’时要燃三种香:艾草、合欢、紫苏。”
环节4:旋律共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