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龙土寻根·铁火照心·同泽生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龙土寻根·铁火照心·同泽生根 (第3/3页)

山的郑和宝船与巨大的阿拉伯三角帆船,在泉州古港的柔波中遥遥相遇,桅杆交错间似有无声的对话。版画下方一行娟秀小字注释道:“虽千山万水,南洋华族,根系深植于炎黄故土”。他苍老的手指,带着轻微的颤抖,抚过书页间那浓重深邃的墨迹——“同泽”二字仿佛拥有生命般跳入掌心。指腹传来的触感,竟有细微的沙粒感——他被告知,这是混合了当地富含赤铁矿的红土粉末特制而成的颜料。这泥土与墨香,这新生与故土,如此紧密地熔炼在字里行间!“我等当年在狮城艰难维系私塾,”胡璇泽的声音因浓烈的情愫阻塞喉间,竟显出干涩的嘶哑,“荷兰人如蛇蝎,连《论语》都要塞进《圣经》的羊皮之下方能教授!这书声…真如仙乐纶音…”

    当他们踏入主教学讲堂时,更加令人心灵悸动的景象铺展开来。讲堂高大宽敞,门柱取材自昆士兰稀有的深红铁木,纹理如凝固的血脉波涛。章芳林正以一种近乎朝圣的姿态,摩挲着其中一柱——手指间传来的不仅是木质的硬朗温度,更在那些粗犷纹理的凹陷处,触碰到精心嵌入的、微凉温润的细小贝壳碎片。“此柱非仅支撑房顶,更有‘海纳百川’之喻。”校长在旁含笑解释,话语简朴却意蕴深远。更令他心神剧震的是讲堂内的景象:肤色黧黑、头发微卷的土著少年与身着蓝色学童服的华人子弟并肩同席。讲台上,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女正是黄志信之女黄阿秀!此刻她手持一支雪白的粉笔,竟在一块巨大的铁皮黑板上熟练地勾画着一幅复杂精细的蒸汽机剖面结构图,并用清晰流畅的英语(间或穿插准确的汉语术语)逐一向台下学子讲解每一个部件的联动关系。

    “活塞往复之力,”她清脆有力的声音在讲堂中回荡,粉笔哒哒地敲击着关键位置,“如同人之筋骨伸缩吐纳,蕴宇宙运动之根本至理!”台下一位皮肤黝黑、眼神晶亮的土著少年突然高高举手,急切地用混合着土著腔调却也清晰的英语提问:“加入飞轮储聚其力,是否可省却煤炭消耗?三成可有?” 满堂登时爆发出善意会意的笑声与议论。阿秀展颜一笑,如同灿烂的阳光穿透云层:“问得好!明日实习工坊开炉,我等同研此模型,亲手验证可好?”那眼中的锐气与自信,是前辈们在黑暗中挣扎一生也未曾触摸到的光亮!

    校场上爆发出震天的喝彩与呐喊,将众人的注意力猛地拉向窗外。俯瞰而去,场地中央一场特殊的角力刚刚结束。邱忠坡幼子邱明渊身材高大结实,此刻正与一名同样健壮的土著少年相互拉扯着一条手臂粗细的黑色钢索,两人都已大汗淋漓,满面通红。钢索中央悬空系着一只填充鼓胀的袋鼠皮囊,皮上赫然用闪闪金线绣着两个古朴的汉字——“合力”!邱明渊脚下突地一滑,似乎失去平衡即将摔倒。对面那土著少年非但未趁机拉倒对手,反而闪电般松手探出,紧紧攥住了邱明渊腰间的武装带,两股力量猝然失衡,两人竟相互拉扯着、一屁股同时重重跌坐在沙地上!短暂的愣怔后,两张沾满沙粒、涨红的脸庞对视一眼,竟同时爆发出爽朗畅快、毫无芥蒂的大笑!汗珠滚落之处,那沙土地面上,分明是两人此前合作在沙地上勾勒涂抹出来的铁甲舰草图轮廓,线条虽显幼稚,舰艏的龙形撞角却格外醒目!

    “本校训诫:‘格物以致其知’。” 校长恭敬地捧出一册装饰精美的校典,深蓝色封面正中央是一幅寓意深远的图案:一只壮硕的袋鼠昂首而立,背负沉重书箱,一只神异的五爪巨龙盘旋于天际,口衔如椽巨笔。“昨日地理科实演,” 校长语气中充满自豪,“爪哇原生绘火山地质图,潮汕学子添注海上洋流航道,两相印证参详,共同绘成《南洋海底矿脉初探略图》,上呈政务院为开拓筹策之参考矣!” 章芳林翻至扉页尾页,校歌谱线间密密麻麻的标注吸引了他——不仅有华人熟知的工尺谱记音,旁边更细致标注着本地土著擅长的骨笛具体指孔开闭位置!他低声念诵歌中词句:“‘钢火淬真知,赤土养浩然’…” 声音渐高,饱含了由衷的赞赏与慨叹,“好!好一个‘淬真知’!好一个‘养浩然’!比老朽当年在南洋捐办的区区几间私塾…胜过千千万万倍!” 那声音在胸膛回荡,仿佛拨开了一层积压多年的阴霾。

    正午的太阳晒得土地温热松软。午饭后,一行人来到了“共耕第七社”的田野。陈金钟上好的黑漆皮鞋,深陷进刚刚被铁犁翻开的、湿漉漉透着勃勃生机的黑土里。这片广阔的稻田,一年前还烙印着荷兰殖民庄园主的贪婪印记,如今却被均匀划分为三十个规整的方块。木制界标清晰,一半插着书写华人户主姓氏的木牌,一半标注着土著名姓。尤其醒目的是每块田埂交界处插着的红漆三角木牌——“共耕第柒社”!下方绘有两只紧紧握在一起的大手:一只,骨节粗大,掌纹深镌如裂谷,指肚布满坚硬的老茧,那是历经风霜、浸透劳作艰辛的华农之手;另一只,手指修长却强劲有力,小指与无名指间自然地夹着一束象征丰收的金色稻穗,那是土著女性特有的灵巧与坚韧。血脉与汗水,在这片土壤深处交汇、融合。

    “尝尝!陈老板尝尝看!”一位裹着鲜艳印花头巾的土著农妇笑容如同灼热的阳光,热情地递过一个盛满新米的竹筒。洁白的米饭热气腾腾,带着一股清新的椰香甘甜。她精悍的丈夫正和一位穿着朴素蓝布褂子的华人农妇一道,蹲在一台“嘶嘶”冒着白色蒸汽的小型抽水机旁仔细调试。那机器外壳粗犷,明显是用小蒸汽轮机改装而成,输水的铁管上却缠绕着一圈靛蓝色的龙纹布带,上面用朱红色的爪哇字母清晰标注着:“省工省力逾三成”——一种融合了古老图腾与实用效率的奇妙宣言。

    陈金钟接过竹筒,指端感受到滚烫的热量。他捧起一撮晶莹如珠的米饭送入口中,牙齿轻合间,一股久违的、无比熟悉的回甘滋味在舌尖猝然弥漫开来!那分明是泉州老家田间、经过三季滋养才能孕育出的“玉粒米”才有的独特稻香!农妇的声音响起,带着丰收的喜悦:“这是咱们炎华本土的农官带来试种的‘穗丰’稻种!比红毛鬼以前塞给我们的种籽,同样的地,能多打两成的粮!” 她骄傲地指向远处那片忙碌欢腾的打谷场,“刚打下的新米,晒好扬净,第一茬都要给城里的钢铁厂送去!炉前工友们传回话来说,吃了这米打的饭,打铁轮锤都多出三分劲头!腰板儿硬气!” 话语间是劳动者朴素的认可,是工业与农业、新邦与原住民之间最直接也最牢固的纽带。

    日轮西沉,赤霞将卧龙岗工厂的巨影拉得很长很长。一行人最后驻足在崭新落成的“通宝百货大楼”前。琉璃橱窗在暮色中反射着天际最后的余晖。林志玲正指挥着几位伶俐的女店员悬挂今日的价目牌,那是上好的梨木雕花牌。醒目的位置上,分别用端正的华文繁体、流利的爪哇文拉丁拼音、甚至规整的花体荷兰语,标明着清晰的价格:“叁龙元伍角”、“拾贰龙元整””等等。橱窗和柜台里陈列的商品琳琅满目——泛着金属寒光的新型钢犁、柔韧厚实的棉布匹、洁白如雪的细砂糖…无一例外,标签上都清楚地烙着“炎华国造”的火漆印记!“这新式钢犁,可比约翰国货结实,” 林志玲纤长的手指飞快拨打着手中的紫檀木算盘,珠声清脆悦耳,“价钱还贱三成!南洋来的侨商行会,昨日一口气就订了两百架,说是要拿他们的上等天然生胶来换!”

    在专售进口杂货的角落,章芳林却在一座镶嵌鎏金边框的座钟柜台前停下了脚步,定定出神。玻璃柜中,一架装饰着暗金色齿轮图腾的座钟正庄严地走着。其厚重底座下刻着“炎华国龙州精密仪器局造”的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钟面本身——圆形的珐琅盘上,并非传统的罗马数字,而是一幅生动的彩绘:一只健壮的袋鼠微微昂首,一只五爪金龙头颈微垂,各自叼咬着同一个巨大的金色齿轮的两端!钟摆节奏精准稳健,分针划过表盘的姿态,竟比他在新加坡花大价钱购置的那座伦敦本钟更为坚定、匀称!“这钟……这时间……”章芳林的手指无意识地隔着玻璃,仿佛触摸到了那钟摆划过的、无形的轨迹,喃喃自语,带着一种梦幻般的恍惚,“那些穿天鹅绒马裤的郁金香商贾们,他们曾拍着胸脯向世人嘲笑,说我们这双手啊,除了在稻田里抓泥巴种鸦片,绝然造不出一分一秒也走不准的钟表……” 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嘴角却缓缓地、难以抑制地向上弯起一个弧度,那是一种卸下万斤重担后、发自灵魂深处的舒展笑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