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夜宿山洞中,军心渐浮动 (第2/3页)
亮了,元军说不定就走了。”
朱天林望着那颗星,突然想起海丰城的夜空。那时的星星比这里密,带着烟火气,不像现在这样清冷。他的灵力感知顺着山脊延伸,捕捉到片微弱的灵气 —— 是山民的巡逻队,他们正往山洞的方向移动,背篓里装着新采的野菜,还有个陶罐,隐约能闻到米香。
“是山民送补给来了。” 朱天林的声音柔和了些,“他们说找到片野生的谷子,能磨成粉煮粥 —— 明天就能喝上稠点的汤了。”
弓箭手的眼睛亮了,像被点燃的火把:“真的?那我得把陶罐洗干净,留着盛粥!”
返回山洞时,文相已经靠着岩壁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卷竹简,油布包滑落在地,露出里面的布防图。书生新兵正用体温焐着老大人的手,这孩子的肩膀还在微微发抖,却把残旗盖在文相身上,像条单薄的毯子。
朱天林把山民送来的谷子放在石台上,轻轻捡起油布包,重新裹好竹简。他的灵力感知扫过山洞里的每个人,山民们蜷缩在角落,互相依偎着取暖;那个民妇把孩子搂在怀里,哼着不成调的歌谣;弓箭手正用布擦拭着剩下的铁簇箭,动作仔细得像在呵护珍宝。
洞外的水滴声还在继续,却不再显得单调。朱天林靠在洞口的石壁上,长柄刀斜放在身边,铁链在手腕上轻轻晃动。他知道,只要这山洞里的火还燃着,只要启明星还在天上亮着,只要彼此的呼吸还能在黑暗里交汇,就总有熬到天亮的时刻。
第二节 低语生隙
天快亮时,山洞里的火渐渐弱了。青狼幼崽突然竖起耳朵,对着洞外低吼,喉咙里的呜咽带着不安 —— 不是因为元军,是山洞里的动静。
朱天林睁开眼,灵力感知瞬间捕捉到几缕紊乱的气息。两个年轻的山民正蹲在角落,声音压得极低,却瞒不过灵力的捕捉:“再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 元军不走,咱们的粮食先没了……”
“听说南边有个镇子,元军管得松…… 要不咱们……” 另一个声音更含糊,却像根针,刺破了山洞里的平静。
书生新兵猛地站起来,手里的木刀 “啪” 地掉在地上:“你们要当逃兵?文相和朱什长为了护着咱们,好几次差点送命,你们……”
“小声点!” 年轻山民的声音带着慌,却也硬了起来,“我们不是逃兵!只是想活下去 —— 我娘还在山下等着我,总不能在这里耗死!”
山洞里的空气瞬间绷紧。山民首领皱着眉站起来,手里的长矛往地上顿了顿:“胡说什么!文相说了,元军很快就会撤,咱们再忍忍……”
“忍?怎么忍?” 年轻山民的声音带着哭腔,“昨天阿木去采野菜,被元军的弩箭擦伤了腿,现在还在发烧!再等下去,不等元军来,咱们就先病死饿死了!”
那个抱着孩子的民妇把孩子搂得更紧,孩子被惊醒,发出小声的啼哭,像根软刺,扎得每个人心里发酸。朱天林的灵力感知 “看” 到山民首领的肩膀垮了垮,他的灵力波动里带着疲惫,显然也在硬撑。
“都别吵了。” 朱天林的声音在山洞里响起,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捡起地上的木刀,递给书生新兵,“把火添旺点 —— 山民送来的谷子还没磨,谁有力气,跟我去石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