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6章 总部的关注 (第3/3页)
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政治的智慧!
耿忠的技术,太过惊世骇俗,太过超前。
如果真原原本本地,把功劳都归到他一个人身上。
那上级会怎么看?
是会把他当成宝贝,还是会把他当成一个来路不明的“妖怪”,抓去“切片研究”?
谁也说不准!
而李云龙这看似粗鄙的一句话,却一下子,就给耿忠,套上了一层最完美的,最坚固的保护衣!
——“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一下子,就把事情的性质,从“个人黑科技”,变成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这不仅,让这项技术的出现,变得更加合理,更加接地气。
更重要的是,保护了耿忠这个最大的秘密!
这老李,看着是个大老粗,这脑子里的弯弯绕绕,比谁都精明!
“团长英明!”
赵刚是由衷地赞叹。
他们立刻,按照李云龙的意思,对报告进行了最后的修改。
一份,既有耿忠技术硬核,又有赵刚理论高度,更有李云龙“狡猾包装”的,堪称完美的报告,最终,定稿了。
报告,通过那部缴获来的电台,用最高级别的加密,加急,发往了旅部。
旅长办公室里。
当旅长,看到这份,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报告时。
他拿着报告的手,都在颤抖。
他震惊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立刻就意识到,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革新了!
这,是一次,足以改变整个八路军,乃至整个中国战场,未来所有攻坚战模式的,重大的,理论性突破!
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他立刻,亲自提笔,在报告的后面,加上了自己的批注和推荐意见。
然后,用他能使用的,最高级别的加密方式,将这份报告,直接,上报给了——
延安,总部!
……
在遥远的,黄土高原的某个窑洞里。
几位同样戴着眼镜,气质儒雅,却决定着千军万马命运的总部首长。
在看到这份,来自晋西北前线的,充满了各种“穿甲气流”、“药型罩”等新奇术语的报告后。
陷入了,长久的,激烈的讨论。
一个叫“耿忠”的名字。
和他的,“独立团技术科”。
第一次,以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进入了八路军的,最高决策层的视野。
……
李家坡大捷的喜悦,和上报报告后的轻松,让独立团,进入了一段短暂的,却又无比宝贵的休整期。
耿忠,也终于有时间,可以静下来,复盘这次战斗的得与失。
胜利,是巨大的。
但暴露出的问题,也同样触目惊心。
他在复盘时,不止一次地看到,自己的战士,在和鬼子进行白刃战时,手里的汉阳造,因为钢材不行,拼了几下,刺刀就弯了,断了!
他也看到,自己的战士,在冲锋时,因为缺乏有效的单兵防护,伤亡惨重。
胜利的喜悦,渐渐褪去。
一种新的,更深层次的危机感,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
“没良心炮”,只能解决攻坚的问题。
可战争,是全方位的。
单兵装备,枪械制造,钢材冶炼……
这些,才是决定一支军队,真正脊梁的,核心科技!
他的技术升级之路,下一步,将指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