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革命精神的火种 (第3/3页)
,“我告诉你们,这精神,不过时!
学习上遇到难题,要不要‘亮剑’?迎难而上,把它攻克!
将来工作中遇到挫折,要不要‘亮剑’?绝不趴下,咬牙坚持!
国家需要的时候,能不能‘亮剑’?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这剑,亮的是志气,是骨气,是胆气!是永不服输、永不低头的精神头!”
他的讲话没有讲稿,却比任何精心准备的演讲稿都更有力量。
最后,他看着台下,语气变得无比郑重:
“孩子们,历史不是课本上几行冰冷的字。
它是滚烫的,是有温度的,是用血和泪写成的。
希望你们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能记得今天听的这些故事,记得咱们脚下这片土地是怎么来的。”
“将来,建设国家的担子,要交到你们肩上。
不要让我们这些老家伙失望,更不要让长眠在地下的那些年轻人失望!
把咱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告慰,也是对‘革命精神’最好的传承!”
“我的话说完了。”
他后退一步,缓缓地、极其标准地,向台下的孩子们,敬了一个军礼。
没有掌声。
短暂的、极致的寂静之后,是如同海啸般爆发出的、经久不息的雷鸣掌声!
许多孩子站了起来,一边流着泪,一边用力地鼓掌,手掌拍红了都浑然不觉。
这一刻,“爱国”、“奉献”、“牺牲”、“传承”这些词汇,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了鲜活的故事和情感,深深地烙印在了他们的心中。
报告会结束后,孩子们蜂拥而上,将李云龙团团围住,争相提问、请求签名。
他耐心地——回应,粗糙的大手摸着孩子们的头,眼神里充满了希冀。
回去的车上,李云龙显得很疲惫,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但嘴角却带着一丝满足而平静的笑意。
赵刚看着他,轻声道:“老李,今天讲得很好。这精神的火种,算是撒下去了。”
李云龙没有睁眼,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喃喃道:
“种子撒下去了…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就看他们了…”
“咱们…能做的…不多了…”
车窗外的阳光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安详而通透。
他仿佛完成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了却了一桩巨大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