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风起云涌心事忙(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三章风起云涌心事忙(二) (第3/3页)

朝需承认西夏对西凉的占领,每年赐给西夏银五十万两、绢五十万匹,还要将公主嫁给西夏国王。

    这些条件苛刻得近乎羞辱。赵不凝将议和文书扔在地上,气得浑身发抖:“没藏讹庞欺人太甚!真当我大宋无人吗?”

    吕夷简捡起文书,叹了口气:“官家息怒。西夏的条件虽苛,但也不是不能谈。承认西凉归西夏,我们可以不答应;公主和亲,也可推脱;至于银绢,最多只能给到三十万,再多,国库便支撑不住了。”

    富弼从大齐回来,得知西夏的条件,也道:“辽主听说我们在与西夏议和,已遣使来问,若我们答应西夏的条件,大齐也要增加岁币。若此时与西夏开战,大齐必趁机南下,到时光复两难。”

    赵不凝沉默了。他知道富弼说的是实话,宋朝如今腹背受敌,确实不宜再开战端。可他又怎能咽下这口气?西凉是祖宗之地,岂能拱手让人?每年赐给西夏的银绢,已是百姓的沉重负担,再增加,只会民怨沸腾。

    “让范仲淹、韩琦再想想办法,” 赵不凝沉声道,“能否在战场上取得一场胜利,再与西夏议和,这样我们也能有些底气。”

    范仲淹、韩琦接到旨意后,深知皇帝的难处。他们经过商议,决定集中环庆、秦凤、泾原三路兵马,共约十万人,对西夏占据的兰州发动突袭,试图夺回这座战略要地,逼迫没藏讹庞让步。

    庆和三年七月,宋军兵分三路,向兰州进发。范仲淹亲率一路,从庆州出发,直攻兰州城西;韩琦率一路,从秦州出发,攻打城南;另一路由副将种世衡率领,从泾州出发,袭击城北。

    兰州的西夏守军猝不及防,被宋军打得节节败退。范仲淹身先士卒,率军登上兰州城墙,斩杀了西夏守将,一举收复了兰州。消息传到开封,赵不凝欣喜若狂,当即下旨嘉奖范仲淹、韩琦等人。

    然而,没藏讹庞很快就调集大军,反扑兰州。双方在兰州城下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伤亡都极为惨重。宋军虽然占据了城池,但粮草供应再次出现问题,难以长期坚守。

    范仲淹、韩琦见状,知道再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便趁机遣使与西夏议和,提出宋朝可以每年赐给西夏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但西夏必须退出兰州,归还在战争中掳走的宋朝百姓。

    没藏讹庞见宋军战力不俗,又担心大齐趁机偷袭,便答应了宋朝的条件。双方在兰州城外签订了和约,史称 “庆和和议”。

    消息传到开封,赵不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场持续了近半年的西凉危机,终于暂时平息了。他下旨大赦天下,减免陕西一路的赋税,以安抚民心。

    然而,赵不凝的心情并没有轻松多少。他知道,这次和议只是暂时的,西夏并未真正臣服,大齐也在一旁虎视眈眈,宋朝的边境隐患依然存在。每年赐给西夏、大齐的银绢,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走到窗前,望着天边的云彩。风起云涌,变幻不定,正如这变幻莫测的天下局势。他想起那些在战争中阵亡的士兵,想起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愧疚和不安。

    “李舜举,” 赵不凝轻声道,“明天早朝,我要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以告慰阵亡的将士和受苦的百姓。”

    李舜举愣了一下,随即躬身道:“官家仁厚,天下苍生之福。” 赵不凝摇了摇头。他知道,一份罪己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但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愧疚和决心,让天下人知道,他这个皇帝,没有忘记他们的苦难。 庆和三年八月,宋仁宗下罪己诏,检讨自己 “在位以来,德政未施,边患不息,致使百姓流离,将士阵亡,实乃朕之过也”。同时,他宣布继续推行新政,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以图将来能彻底解决边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