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讨鼠檄文 (第2/3页)
“比方说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孤烟直’的平声上扬‘平平仄’,与‘落日圆’的平声回落‘仄仄平’,完美适配了空旷大漠中孤烟上扬,落日下沉的画面,瞬间勾勒出了大漠的宁静雄浑。”
“哦哦,还真是。”苏录不禁点头,他一直觉得王维这两句诗,画面感强到超脱了文字。今天终于知道为什么了,原来真有文字以外的东西在帮忙。
“此外,平声还可以营造舒缓感。我们还用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举例,其声律与秋日空山的清新静谧,形成了完美共鸣。”
“首句前三字连续平声居功至伟——‘空’如山谷开阔,‘山’似山峦连绵,‘新’若雨后清新的空气。三连平声的悠长发音,为读者展示了一副舒缓开阔的空山远景……”
苏录听得目瞪口呆,第一反应是有才在瞎掰,细品却还挺有道理。比如‘空’的发音属于鼻腔共鸣,确实可以给人一种身在山谷的感觉;而‘山’的舌尖后音,也的确会给人一种连绵感……
苏有才又道:“且第二句尾两字‘来、秋’均为平声,前者尾音绵长如秋意渐至,后者唇齿轻收似秋风拂过,最后的拖腔却让诗句余韵悠长……”
说着得意地看一眼苏录道:“怎么样,大开眼界吧?”
“确实。”苏录点点头,没想到自己从小背的唐诗,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怪不得看似简简单单,却是无法超越的高峰。
“你试着把这四句诗改为仄声,看看有什么不同?”苏有才吩咐道:“先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苏录便尝试着改写这两句诗,果然无论是——
‘大漠寒烟寂,长河落日冷。’
还是——
‘漠阔孤烟远,长河落日近。’
仄声字一多,就会转为萧瑟苍茫的意境。
“对吧,再改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苏有才又吩咐道。
苏录点点头,寻思片刻,改为——
‘险峰骤雨歇,寒林暮色稠。’
原诗舒缓的基调瞬间被破坏,山林寒秋的峻峭萧瑟扑面而来。
“现在明白平仄作用不是为了朗朗上口吧?于作文中也是一样,你若要慷慨陈词,自然要多用仄声。若要阐述中正平和的道理,自然要多用平声。”苏有才笑道:
“不妨试一下。你且用仄声来一篇讨伐老鼠的短文。”
以苏录现在的水平,一篇游戏之作自然不费多少工夫。思索片刻,《讨鼠檄文》便挥笔立就:
“鼠者,阴类之孽,宵行之魍!磨牙砺爪扰清宵,盗脂窃膏败岁稿。裂纸穿箱无物不扰,噬絮啮裳有隙必捣。
恨其顽嚣,怒其凶狡!磨牙窃粟恃暗骄,穿墉破窖乘虚暴。举梃击穴当诛暴,燃炬熏巢必灭獠!誓绝根苗勿留兆,荡尽妖氛清尘灶!”
苏有才立在一旁,本来抱着逗儿子的游戏心态,看他的《讨鼠檄文》,谁知看了一半就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如此犀利强横,气势十足的文章,这小子居然不打草稿就能写出来!
等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