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也算第一 (第2/3页)
嘴。
书院当然不会搞什么反面教材。按照规矩,除了前三名的文章外,会被书院当作范文的,还有义理最佳和文辞最佳的各一篇。
只是有时候,后两者往往包括在前三者中。
好比这次文辞最佳的文章就给了朱子和,但是义理最佳的文章,居然不是他,也不在前三名甚至前三十名,而是给了一篇没得分的文章!
“是不是搞错了?”众学子自然也不信服,便有人大声念起苏录的文章,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民性有常,导之则正;知理难强,顺之乃安!”
“好霸道的开头啊!”开篇四句就把众人的质疑之言镇压下去了。
制艺最难的就是破题!这些学子整日搜肠刮肚,不就是为了能写出这样的开头么?
这下反而有人替苏录打抱不平开了:“这么强横的破题,怎么会没得分呢?”
“读下去读下去。”更多人催促道。
那大嗓门的学生便接着念道:“……圣人以道导民,非不愿其知也,盖知之不易,由之则易达耳。”
“好好!”连山长都叫好的破承题,众学子自然更是佩服的不要不要。
“这破承题的思路太正了,堪称王道!”学子们只觉醍醐灌顶道:“圣人以‘道’引导百姓,不是舍不得告诉他们为什么,实在是明白道理不易,照着做反而容易实现教化!”
还没完,听到苏录的承题部分,学子们彻底五体投地了。
“好一个‘民之智愚有别,圣人不以深理强之,而以常道引之!’直接把主旨拔高了!”
“这位苏同学把《论语》吃得很透啊。”第三名胡启阳赞叹道:
“圣人之心正如苏同学所书,‘民愚’是相对的,可以通过教化得到提升和改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下愚’。‘以德导之,以礼齐之’,百姓有了羞耻心自然能约束自己!”
“受教了,我从未想到过这一层。”众学子便纷纷朝着墙上的文章拱手。
“我哥明明就在边上……”苏淡小声嘟囔道。上翘的嘴角,却比准备宰杀的年猪都难压。
后面的骈文部分虽然白得像雪,但依然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把道理说得鞭辟入里,依然不失为一篇极好的文章,只是太不‘八股’了。
看完之后,学子们大都明白了,这篇文章为什么没得分。又为什么被定为义理第一,贴出来作为范文了。
因为它作为八股文确实不合格,但确实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再拜读朱兄的文章!”众学子又转向了被贴在首位的范文。
把最好的文章贴出来,当然是让他们学习的,但也少不了一番比较……
那大嗓门便念道:“民在教之先,道在行之始!”
“不错不错,这破题也很凌厉,直刺人眼!”众学子不由赞叹,纷纷表示学到了。
“……”朱子和却皱了皱眉,对‘不错’的评价不太满意。
大嗓门便继续念道:
‘……民之本然固有循理之常,不待教化已能顺道而趋;道之根柢本于日用之践,未假穷究自可由行而彰。教以导行非强知,行以体道自合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