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很璞的玉 (第2/3页)
平者,辞再优都不给分。”
祝先生惋惜地叹口气道:“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由第二条不难推论,理优辞劣者不给分。”
“没毛病。”众先生纷纷点头道:“理优辞平者才给半分,理优辞劣当然不能给分了。”
“不过山长方才训话说,若能发现璞玉,也不要太过拘泥一定之规。”钱怀仁却道。他曾入幕县衙,逢迎上意的段位比众先生高出一大截。
“那你觉得这孩子算璞玉吗?”朱琉问道。
“应该算,只是璞得有点过头了……”钱怀仁说完自己都笑了。
“确实,良才美玉,浑然天成。但也过于天然了……”众先生深以为然。
朱琉略一寻思,便吩咐道:“把他的斋师叫来。”
这种阅卷自然不可能糊名,所以公平起见,三位斋师都没有参与。
须臾,张砚秋进来,拱手道:“山长找我?”
“张先生先看看令徒的大作再说。”朱琉指了指桌上那份‘臭豆腐’。
“是。”张砚秋便捧起试卷,瞥一眼姓名,心里便有数了。接着仔细读了一遍,抬头道:“山长,我已经读完了。”
朱琉见他面无异色,饶有兴趣问道:“文章写成这样,似乎在张先生的意料之中啊。”
“不,晚辈是有些惊讶的。”张先生却摇头道:“没想到他进步飞快,之前明明连散文都写成白话的……”
“什么?”众先生奇怪问道:“墨邻老弟,你没问过令弟子,之前是哪位先生教的他?”
“是啊,真想拜会一下这位先生,问问他是怎么把文章的义理、脉络教得如此透彻,却一点也不教学生文辞。”
“其实,说出来诸位可能不信——”张先生苦笑一声道:“我那弟子入学前,压根儿没有学过破题作文。所有跟制艺有关的,都是我现教的。”
“啊?”众先生果然难以置信道:“墨邻老弟,你不是开玩笑吧?”
“没错,两个月根本教不出这样的义理文脉,两年都不够!”钱副山长也点头道:“而文辞方面,就是你一点不教,但凡上过几年蒙学,都不会白成这样。”
“但事实就是如此。”张砚秋摊手道:“你们是没见过那弟子,入学第一天,他连破题是什么都不知道,直接交了白卷。”
“当晚我给了他一本《论学绳尺》,让他回去预习。第二天又上了一堂破题课,课后他便能够正破反破、明破暗破,不逊色于同窗了。”
“是吗?”先生们不禁倒吸冷气,道南堂中的温度都高了不少。
所谓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亦是如此,讲的是凤头猪肚豹尾。而破题就是那凤头上的王冠,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但也是最难的部分。
以至于大家都认为,破题破得好,文章就差不了!
居然有人能一学就会,一做就对?!这真的合理吗?
老先生们不禁回忆起自己当年,哪个不是苦练一年半载,破题才算过关?
“你是怎么教出来的?”众先生好奇问道。
张先生却坦言道:“师父领进门,学艺在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