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全城修路 (第2/3页)
天或者一个星期,就换一批人。
只要不是出钱,下面的乡镇也没有反对意见。
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义安县比较小,比较穷。他们分摊的费用虽然也比其他地区少,但他们县里想要有一辆汽车,效仿上面,用分摊法分摊到下面的乡里,谁让上面允许县里出劳动力来抵消修路的费用呢。
跟义安县有这种想法的地方很多,像宜春和萍乡这种大县城。特别是萍乡那边有炼铁厂,要的就是运输汽车。
炼铁厂有钱,他们那边还凭借自身的资格已经购买了一辆昌江轻卡,但想买更多就没有资格了。
现在机会不就来了嘛,炼铁厂建设在萍乡,带动了多少人的就业。炼铁厂的领导是直接找到县领导,要把能买到的车辆名额全部买下来。
就算是不是全新的车辆,是修理后使用过的车辆,炼铁厂不嫌弃。炼铁厂不敢说加价买车,这是违纪的事情,但他们愿意捐献几千块给县里去修路。
另外萍乡县也想法比较多,也不想直接拿钱交到上面去。刚好炼铁厂做了一次示范,让劳改局接管炼铁厂在搞建设。
他娘多,多弄点窝窝头和咸菜的事情,让县里的劳改局安排一些人去修路。下面的乡镇也一样出力,市里修县道,县里修乡道通班车。
昌城市的领导,其实一开始也考虑到这会不会给下面县城带来财政压力。会不会开会时候答应的好好的,转头就私下来诉苦。
没想到下面县城的人好像统一了思路一样,每个县城都选择了出劳动力的形式,外加一部分修建费。
虽然修建道路的资金收不上来多少,但这是市里更愿意看到的。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给建设局的压力很大,本来是打算先组建四个施工队,分别从四个方向开始修建道路。
但人家县城那边筹集了民工队,那就得一条路从两头往中间修。派出四个工程小队,去县城那边往市区方向修。
带人就近取材,捞沙子和开采砂石。
而在昌城市区,也是到处道路改造,主干道起码车辆要好行驶。
这次市区里的职工,除了一些困难户,大部分都捐了一点钱。特别是企业和单位里的领导,虽然说是捐款自愿,但领导得起带头作用呀。
这领导捐款还不能捐太低,因为你捐低了,别人不好捐的比你高。所以汽车厂的领导干部,都弄了一个最低捐款要求。
江成和周厂长还有康书记,都捐了两块钱。中高层领导是一块五的最低标准,中层领导是一块钱。
到了谭雅萱这里,她作为一个科室的组长,都被要求捐了五毛钱。作为科室的组长,她的工资其实就比之前多了两块钱而已。而厨房的班长性质一样,主灶担任班长,也就多两三块的工资。
组长和班长还有保卫科的小队长什么的,其实都不算什么干部。除了工资多两三块钱,福利其实没变动。
厂里的职工就真的是随意了,五毛一块不嫌多,一毛或者几分的也不嫌少。正式工基本上都捐了一两毛钱以上,学徒工倒是真的有捐五分钱的。
反正汽车厂全体职工捐的钱,够修一公里的路了。
而市里道路改造修缮,加上县道的建设。建设局那边可以说是有多少工人来多少工人,大量招聘临时工,城市外郊区很多年轻人,都被招过来了。
工钱一块钱一天,但不管饭,要自己带饭。后来看见很多女人也想挣工钱,不答应的话,都有人要告到妇联那边去。
然后建设局连女工也要,六毛钱一天的工钱。男工一块钱,女工六毛钱,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