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5章 上元佳节夜,义军破凤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65章 上元佳节夜,义军破凤阳 (第2/3页)

太监杨泽适时地送上了助攻。

    他们竟然把看守皇陵的守陵军给逼反了!

    凤阳作为龙兴之地,在明代地位十分特殊,这里埋葬着朱重八的爹娘,朱五四和陈氏。

    当年寒酸的坟头,被修成了占地广阔、殿宇森严的明皇陵。

    而朱元璋早年出家混饭吃的皇觉寺,也被扩建得金碧辉煌,成了皇家寺院。

    自打朱元璋开国后,凤阳就被定为了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

    这里有数以万千的宫殿阁楼,葱翠雄伟的山林,养尊处优的官员,被圈禁的高墙罪宗、守陵太监,以及无数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凤阳百姓。

    对凤阳的百姓而言,这所谓的龙兴之地,实打实是座人间地狱。

    明初时期,朱元璋为营建中都,征发民夫百万,耗资无算。

    无数百姓累死、饿死在工地上,可最后还是没能修成中都。

    到了明末时期,内忧外患,朝廷财政崩溃。

    而作为帝乡的中都,更是赋税繁重,名目繁多的“陵寝维护捐”、“中都协济银”压得百姓根本喘不过气。

    再加上土地高度集中,大部分良田掌握在勋贵、宗室和寺庙手中,普通百姓只能沦为佃农或流民,朝不保夕。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首流传甚广的民谣,可谓是唱尽了凤阳百姓的血泪。

    而到了崇祯年间,守陵太监杨泽的倒行逆施,更是将百姓逼到了绝境。

    他仗着内监的身份,垄断了凤阳的军政大权,把“陵寝维护”当成了搜刮地方的尚方宝剑。

    杨泽指派手下,不断向凤阳的商户、百姓加征所谓的“陵捐”,税额之高,令人咋舌。

    他甚至连守陵士兵那点可怜的饷银也不放过,以至于“商民苦之,军士冻馁”。

    杨泽的亲信爪牙,如指挥使侯定国之流,更是心狠手辣。

    这厮对于交不出钱粮或者稍有反抗的百姓、士兵,动辄施以酷刑折磨,甚至杖杀无辜,军民们对其是恨之入骨。

    催逼时,这狗东西甚至总结出了经验。

    “一不予则系累其颈,再不予则倒悬其躯,三不予而妻子者易于他室内。”

    然而,就算是祖坟百姓的哀嚎上达天听,也极少能得到大明天子的同情,更别说是朱由检了。

    崇祯四年,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奉命祭拜皇陵,亲眼目睹了凤阳的惨状。

    这位还算有点良知的官员,曾上书崇祯,仔仔细细地描述了凤阳的情形:

    “……凤阳百姓一遇水旱,弃之敝履,擎妻担子,乞活四方。而户口既已流亡,逋赋因之岁积,催征则绝其反顾,招集又疑为空言……”

    他恳求皇帝看在祖宗陵寝的份上,减免凤阳的赋税,给百姓一条活路。

    然而,身为大孝子的崇祯皇帝朱由检,面对这份血泪奏折,只是冷漠地批了几个字:

    “知道了。”

    “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

    他竟然就这样轻飘飘地搪塞了过去。

    皇帝不是没给凤阳拨银子,朱由检每年拨给凤阳的不下万数。

    可这些银子,全都用来供养那些被关在高墙里的宗室罪人了,怎么可能花在一帮泥腿子身上?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在崇祯七年末。

    年末时,朝廷往凤阳派了一位巡按御史,想要了解情况,倾听民声。

    得知消息后,被逼到绝境的凤阳商民们,集体跑到巡按御史吴振缨的衙门前告状,控诉守陵太监杨泽的滔天罪行。

    然而,吴振缨这个软骨头,畏惧杨泽的太监权势,竟然当起了缩头乌龟。

    他选择闭门三日,拒不受理民词。

    这一举动,瞬间将百姓压抑已久的愤怒和绝望彻底引爆。

    正逢此时,凤阳府周边传来了消息,义军杀过来了!

    就在蒙城!

    听闻起义军打算进攻凤阳府的消息后,守陵的明军率先发起了反抗。

    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宰了皇陵指挥使侯定国。

    一行人提着侯定国的人头,径直跑到张献忠等人的大营中。

    为首的是几个浑身穿着破烂袄子的守陵小卒,几人提着侯定国的人头,噗通一声跪倒在张献忠等人面前。

    “各位大王!”

    “小的们是凤阳皇陵的守陵军,今天特意宰了上官,前来投效!”

    “只求大王速速发兵凤阳,杀光那帮吸髓敲骨的贪官污吏,为兄弟们,为凤阳的父老乡亲们讨个公道!”

    得知消息的各路义军首领精神大震。

    他们被卢象升撵得钻山沟、啃树皮的日子还没过去多久,个个心里都憋着火气,时刻准备报复朝廷。

    凤阳是什么地方?

    朱皇帝的老家!大明的龙兴之地,祖坟所在!

    要是能打下这里,比打下十个开封城更能解他们心头之恨。

    几大反贼头子瞬间达成共识,连夜制定了攻城计划,准备狠狠捅一捅皇帝老儿的腚眼。

    数万人马兵分两路,一路由高迎祥和马守应领兵,继续向东,攻打汝宁、固始一带。

    而另一路则由张献忠,张一川统领,立刻从怀庆渡河,攻取归德、陈州、许州等地。

    就这样,两路义军如同洪水猛兽,一路攻城略地,半个月内连破十余州县。

    其中,张一川所部,更是率先攻克了颍州城,缴获了大批粮草军械。

    凤阳当地的老百姓听说义军来了,仿佛看到了救星。

    沿途数百里,无数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凤阳百姓,如同朝圣般,不顾路途艰险,纷纷涌向了义军大营。

    他们跪倒在军营内,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邀请起义军去攻打自己的家乡。

    哪家哪户哪个财主有钱,他们统统都给义军将士们交代了个一干二净。

    得到了凤阳百姓的通风报信后,张献忠、张一川大喜过望,于是他们决定采用里应外合的方式,拿下凤阳都城。

    张献忠先是秘密派遣义子孙可望领三百精兵,乔装打扮成商贩、僧道、乞丐等模样,混入城内,并趁机联络城内百姓,以做向导。

    正月十四夜,起义军主力抵凤阳城下,趁元宵灯火通明、守军懈怠之际潜伏在城外。

    此时的凤阳城内,正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欢声笑语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