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2章 崇祯的困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2章 崇祯的困惑 (第2/3页)



    一直侍立在旁的大太监王承恩眼疾手快,连忙上前一步,稳稳扶住了崇祯的手臂,

    “皇爷您没事吧?!”

    随即,他转头对着旁边的小太监厉声喝道:

    “还愣着干什么?!快!快去传御医!”

    “不必了”

    崇祯摆了摆手,声音有些虚弱,在王承恩的搀扶下重新坐回椅子。

    他闭上眼睛,用力按了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深呼吸了几次,这才感觉那股眩晕感稍稍退去。

    王承恩见状,连忙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

    崇祯接过来,顾不上细品,猛地灌了两大口,这才稍稍缓了过来。

    “不必了,我就是一时心急而已。”

    王承恩还想再劝,却被崇祯抬手打断:

    “去,把首辅和次辅都叫过来!”

    王承恩见崇祯主意已定,不敢再多言,躬身行礼后,快步走出大殿,派出内监,去将两位宰辅找来。

    不多时,内阁首辅周延儒和次辅温体仁便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武英殿。

    两人都是人精,只看殿内肃杀的气氛和崇祯那阴沉得吓死人的脸色,心中便咯噔一下,知道定然是出了大事。

    两人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跪地行礼:

    “臣周延儒(臣温体仁),叩见陛下。”

    “不知陛下急召,所为何事?”

    崇祯懒得多说,只是让王承恩将杨鹤的折子传给周延儒。

    周延儒接过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他看得极慢,眉头也越皱越紧,脸色也随之变得凝重。

    半晌,他才将奏疏递给了身后的温体仁,温体仁接过,同样细细阅览了起来。

    一时间,偌大的武英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三人或轻或重的呼吸声,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无论是周延儒还是温体仁,看完奏疏后都选择了沉默。

    陕西的军务,都不是他们两人经手的。

    两人一个首辅一个次辅,都是文臣“翘楚”,写得一手好文章。

    可对于排兵布阵、疆场厮杀之事,却是不折不扣的门外汉。

    他们两人的战场,在京师,在朝堂,在围剿东林党的棋盘之上。

    陕西那个烂摊子,谁碰谁倒霉,他们精明得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