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竭泽而渔 (第2/3页)
,还是争霸于天下吗?”
“奉劝袁公不要继续在南阳与刘邈做无谓的牵扯,而是应该顺应民心,尽快迎天子与百官回到河北啊!”
袁绍看到这些信件后,嘴角抖动,却依旧没有下达撤军的命令。
“我倒要看看,刘邈能够撑到几时!”
——————
小沛。
众将看到张郃、高览依旧没有退去,也猜到了袁绍的心思。
“袁绍,是想将这场不义之战继续进行下去啊。”
见到袁绍如此,众将非但没有担忧,反倒是开始欣喜。
“没有大义,将领就会迷茫,士气就会低迷,锋利的宝剑就会变钝,坚固的铠甲就会变薄。”
“现在,合该是主动与袁军作战的时候!”
“主动作战?”
徐盛眉头紧锁:“诚然,我军士气恐在袁军之上,但袁军兵力毕竟充足,又有骑兵当做支援,冒然出击,恐怕难以取胜!”
“文向放心。”
诸葛亮将之前收到的情报告知徐盛。
“自袁绍进入南阳后,仲达,还有孙策将军的兵马再无用武之处,他们已经选择退回小沛。”
“此外,之前主公从公孙瓒手中收到一批騋牝,文向可知道?”
“当然!”
刘邈还专门在琅琊设置马场,就是想用这些母马繁殖战马,好让南方将士也有稳定的战马来源。
“臧霸将军,以及公孙续正将那些战马驱赶而来,以作战马。”
“孙策将军麾下的战马,外加琅琊马场的战马加起来,已经足够组建一支五千余人的骑兵。”
“虽然数目依旧不及袁绍麾下战马,但是想要战胜张郃、高览,却是绰绰有余!”
徐盛听后,先是一愣:“可这……岂不是竭泽而渔吗?主公那边,难道会同意此事吗?”
“竭泽而渔,固然不可取。”
“可人要是都快饿死了,那竭不竭泽,又有什么关系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而且文向以为,主公难道会吝惜几匹战马,而放弃在与袁绍作战时增加的胜率吗?”
诸葛亮在这些人中年纪虽然最小,但即便是陆康这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都放心将一切事务交予他处置。
这一切,不仅是因为诸葛亮本身就受刘邈重用,更是因为诸葛亮为人处世,确实能够做到让所有人信服!
徐盛听后,也不再坚持,而是重重点头,对诸葛亮这个同乡表达了信任!
三日后,司马懿与孙策赶到。
二人一见到徐盛,便夸赞起徐盛前些日子的苦战。
当孙策见到徐盛那柄已经卷刃的佩刀后,更是叹道:“见此刀,方知文向战事之惨烈!”
一番犹豫之后。
孙策解下自己的佩刀,交给徐盛。
“此为家父所留佩刀,名曰古锭。若文向不嫌,可收下此刀!”
徐盛与孙策之前早有交集,知道这刀对于孙策意味着什么,随即赶紧摆手:“此乃乌程侯遗物,末将哪里有资格使用呢?”
“拿着!”
孙策再次将古锭刀往徐盛怀中一送。
“昔日,我以此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