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董承:我已经在考虑下一个对手了! (第2/3页)
人能够做到这样的事情,但陈瑀绝对不认为董承这样的人能做到这样的事情。
毕竟……
如果陈瑀没有记错的话,当初天子在雒阳待的好好的,又有鲁肃带去的黄金和粮草支撑,应该是不愁生计。结果就是董承看不下去杨奉、韩暹等人把持朝政,这才选择将曹操引到雒阳去,让曹操带走天子……
所以陈瑀在听说董承的计划后,立即就给其判上死刑。
不过面上,陈瑀还是恭敬的与董承行礼:“我一定会将天子衣带血诏的事情告知仲山!”
董承大喜过望:“如此!就多谢公玮了!”
“其实那袁绍袁本初也是大汉忠臣,只是可惜不能与其联络,不然的话,此事便更是十拿九稳了!”
袁绍?
大汉忠臣???
陈瑀眼皮一跳,随后连忙对着董承作揖,只想将他这个瘟神送走。
“唉~读书,方能使人明智啊!”
陈瑀见董承等人名为朝廷重臣,名为在宦海沉沦数年,却连最基本的道理,最基本的眼力都没有,对大汉朝廷的未来也是充满了悲观。
“罢了,反正我就是个传信的,与我无关。”
陈瑀不敢拖延,第二天就叫上司马懿父子迅速从许昌出发,继续南下,很快就穿过南阳,来到了新野,来到了刘邈掌控的地盘。
一踏入新野地界,陈瑀就不由面露笑容:“回来了!熟悉的场景都回来了!”
陈瑀指着路边耕种的百姓:“这些人必然是分到了田地,所以才这般卖力耕种。”
司马懿父子朝着这些百姓看去,果然发现这些百姓比之其余地方的百姓更加卖力!
尤其他们从中原过来,对此事的感触就更加明显。
曹操那边的屯田制度,让不少百姓都是愁眉苦脸的耕种,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收了十石粮食,就要上交七石……
而刘邈这边的均田制度,不但税率比曹操那边要少,同时“永业田”这一承诺的私田也是让百姓耕种起来的积极性愈发高昂。
“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陈瑀又念起《孟子》中的内容。
“以前的百姓,对耕种并不放在心上,皆因其无恒产;如今的百姓,有了自己的永业田,如此就是有了恒产,所以才有了恒心啊!”
司马懿则是好奇道:“可不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吗?”
“这事仲山曾经回答过。”
陈瑀笑道:“若当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世家大族的私田算什么?”
“只允许世家大族拥有私田,而不许百姓拥有私田,这难道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吗?”
“而且那些永业田虽然归属于百姓,身终不还,准许买卖,却依旧是有官府监督的。”
均田的本质,始终是打压豪族,抑制兼并,保护自耕农的利益,而不是什么如春秋战国时一样分封土地。
或许将来哪一天,真的会进行分封土地这样的事情,但是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