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讨袁术联盟 (第3/3页)
士人将其抛弃,但也将袁术麾下那些将士彻底逼上了绝路。
现在袁军将士的士气,反而是达到了一个巅峰!
要是袁术真的柔弱可欺,那曹操难道是傻子,放着这么大一块肥肉不吃,反而是以刘邈为主将最抗袁术吗?
曹操真正想做的,大抵就是让袁术和刘邈撕破脸皮,将兵力集中在长江沿岸,他再趁机摘下桃子,拿下寿春!
周瑜朝刘邈拱手:“故此,末将不以为应该此时出兵,或者是说率先出兵!”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眼下的袁术,面对谁都还有着一战之力!
若是真的被袁术狗急跳墙,说不定还真能让袁术趁机掠地夺民,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刘邈点头,随即又问鲁肃:“子敬以为呢?”
鲁肃同样赞同周瑜的战略。
“眼下理应固守江东,而非发兵前往淮南刺激袁术。”
见周瑜、鲁肃都不支持发兵,刘邈又询问顾雍:“元叹以为,现在能够发兵吗?”
顾雍:“如今江东粮草充足,进有余,退亦有余。臣不懂军事,不敢妄言。”
刘邈随即看向张昭。
张昭此时冷眼朝着周瑜和鲁肃看去——
“如今天子奉命主公讨伐逆贼,本应该立即奉诏发兵,怎么现在反而是在这里谈论起得失了?”
“难道因为袁术的兵力强盛,就应该避其锋芒吗?倘若如此,当年张角举事的时候大汉就该亡了!”
张昭怒斥周瑜、鲁肃二人:“臣子效忠君王,怎么能够计较自己的得失?你们难道要陷主公与不忠不义的地步吗?”
周瑜平日里就敬重张昭,所以即便被张昭怒斥,依然心平气和的与张昭解释:“暂避锋芒,也是兵法的一种。我们现在谈论的是军事上的事情,还望张公理解。”
鲁肃倒是极为不满,直接就将张昭怼了回去——
“正因为黄巾之乱时忠臣们一个个前仆后继上去送死,才让大汉如今遍地都只剩下奸臣了!”
“你……”
张昭气急,抓起手杖就想朝鲁肃打去,而鲁肃则一个闪身,两人竟然就这样在中堂追逐起来!
“住手!”
还是刘邈看不下去,厉声呵斥,两人这才停了下来。
“子敬!张公乃是长者!所言也都是忠贞之言,你怎能对他不敬?”
“张公!子敬说的,也是军事上的得失,你怎么能因为意见不合就要杖责他呢?”
刘邈各打五十大板,直接让陈武将两人轰了出去!
随着两人离开,中堂内明显安静了起来,也让刘邈有时间思索起众人的话语来。
吴景、孙贲、程普这些孙坚旧将因为要为自己还有孙坚正名,所以此时显然是支持发兵。
周瑜、鲁肃这样全心全意以刘邈势力发展为己任的臣子,都不想再此时发兵,中了曹操的计策,让袁术损耗自己的势力。
张昭这样的传统士人,则依旧践行“臣为君死”的准则,要刘邈立即出兵,为汉讨贼!
几方说不上谁都谁错,除了孙坚旧部的那些将领外,甚至都称不上有各自的私心。
周瑜、鲁肃是想要保全刘邈的势力,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此战的胜利;而张昭则是依旧秉持正道,劝刘邈应该不计得失为大汉讨伐袁术。
两方谁都有各自的道理,称不上谁对谁错。
思索过后,刘邈终于做出决定:“张公说的不无道理。”
周瑜见状,正要说什么,却被刘邈伸手阻拦。
“眼下朝廷纲纪败坏,倘若连我这个汉室宗亲都不去讨伐汉贼,那怎么能让天下的有志之士相信,汉室还有希望呢?”
“不过公瑾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冒然与袁术主力死磕,绝非良将所为。不能因为意气用事,就将士卒性命视若草芥。”
刘邈让周泰拿来淮南的舆图,平铺于桌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能克之。”
“公瑾既然担忧袁术的士气此时正盛,那为什么不想办法令其衰竭呢?”
周瑜盯着舆图,瞬间领悟了刘邈的意思。
“主公想要令其疲于奔命?”
“然也!”
不是不打,而是轻打,慢打,有计划的打。
只要将袁术称帝带来的这份士气慢慢消耗掉,那胜利毫无疑问就会朝着刘邈倾斜!
周瑜很快给出计划——
“江北有数个险要之地,首当其冲就是庐江西面的皖县还有东面的巢县!”
“皖县扼守西南,北有潜山可为屏障,东面的石亭处也是道路狭隘,易守难攻。”
“巢县把控巢湖进出南面的通道,一旦丢失,水军就可以逆流而上,直抵合肥、寿春!”
“这两处都是要保证万无一失的地方,只要不断派兵骚扰,袁术麾下必然疲于奔命!”
“公瑾妙计!”
刘邈毫不吝啬对周瑜的夸赞!
刘邈虽然自认不知兵事,但却明白房事是怎么一回事啊!
反正都是作战,原理自然也就相通!
如果双方都在坚挺,那最后肯定会两败俱伤。
反之,若是能够让守方疲软,攻方自然能够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