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6章 被猜忌的辽东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96章 被猜忌的辽东军人 (第3/3页)

苦涩至极的低笑,笑声苍凉,淹没在涛声里。他转过头,看向屋内正在埋头整理书稿的弟子罗贯中,声音沙哑地自言自语:“像,太像了……像极了老夫笔下的宋江,带着他那班梁山兄弟……”

    “招安之前,是心腹大患;招安之后,是冲锋陷阵的马前卒;打完了方腊,鸟尽弓藏……在朝廷诸公眼中,自始至终,何曾真正将他们视为自己人?不过是一群有用的贼寇罢了。”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天幕中袁崇焕那坚毅却难掩疲惫的侧脸,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江水,缓缓浸透了他的四肢百骸。

    “这辽东军,在崇祯皇帝和京城勋贵眼中,与梁山泊好汉,又有何区别?纵使你袁崇焕忠心耿耿,纵使你麾下儿郎为国血战,可你们出身边陲,与鞑虏纠缠不清,军中有蒙人、有女真人、有各式各样的‘夷丁’,更兼战力强悍,非朝廷经制之师所能约束……这一切,都成了原罪。”

    “打赢了,是应该;打输了,万劫不复。而最大的功劳,往往伴随着最大的猜忌……宋江征方腊后是何下场?你袁崇焕……北京城若能保住,你的死期,恐怕也就不远了。” 施耐庵喃喃低语,眼中充满了看透历史循环的悲悯与无奈。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凯旋之后,那无形的政治绞索正在慢慢收紧。保住京城只是开始,随之而来的政治清算,才是最致命的杀机。

    他的目光掠过桌案上那厚厚的《水浒传》手稿,又看向窗外诡异的天幕,最终,落在了徒弟罗贯中身上。罗贯中似乎察觉到了老师的注视,抬起头,眼中同样充满了困惑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凝重。他刚想开口说些什么,比如这天幕中的战阵谋略,与他正在撰写的《三国演义》颇有相通之处……

    但施耐庵却猛地闭上了嘴,将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想到了天幕曾零星提及,那努尔哈赤、皇太极,竟都将《三国演义》奉为兵法宝典,爱不释手!这本是他弟子心血所寄,扬名后世之作,此刻却因成了敌人学习的范本,而蒙上了一层尴尬甚至……罪疚的色彩?

    他看到罗贯中眼神闪烁,那里面不仅有文人的忧思,更有一丝极其复杂的、近乎惶恐的情绪。这孩子心思重,敏感多思,他会不会……

    刹那间,一个惊人的念头窜入施耐庵的脑海:贯中他……会不会因此觉得,是自己写的书资了敌?甚至……萌生将那尚未完全流传开来的《三国演义》书稿付之一炬的极端想法?

    这个念头让施耐庵感到一阵心悸。他张了张嘴,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更长更沉重的叹息。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一个字也无法对徒弟言说。

    窗外,天幕上崇祯皇帝的赏赐显得如此苍白可笑;窗内,油灯下,师徒二人相对无言,只有钱塘江的潮声,一遍又一遍,拍打着沉郁的夜空,仿佛在呜咽着一段早已注定的悲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