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长城破口,京畿惊雷 (第3/3页)
失利更让他感到一种王朝末路的恐慌与暴怒。
天幕无情地继续播放。没有良将坚守的遵化,即便城坚池深,也在八旗军疯狂的攻势下迅速陷落。烽火直逼北京。
“完了……蓟州镇一破,京师门户洞开!”耿炳文捶胸顿足。
而更让他们气闷的操作来了。崇祯皇帝严令袁崇焕必须在蓟州挡住皇太极。
“胡闹!”徐达都忍不住低喝一声,“皇太极骑兵来去如风,岂会乖乖在蓟州城下与袁崇焕决战?这分明是自缚手脚!崇祯……他到底懂不懂兵法?!”
果然,皇太极根本不理会蓟州的袁崇焕,大军再次发挥机动力优势,绕城而过,直扑北京!
“看!咱说什么来着!”朱棣又急又气,“这皇帝瞎指挥!袁崇焕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被一道圣旨钉死在蓟州,眼睁睁看着虏酋扑向京城!这……这简直……”
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对那个素未谋面、却已被他打上“无能”标签的崇祯皇帝失望到了极点:“蠢材!庸主!阵前掣肘,自毁长城!他莫非是怕袁崇焕赢了不成?!”
天幕下的南京城,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恐慌和议论浪潮。
茶楼里,人们惊慌失措:“鞑子……鞑子要到北京城下了?这才几年啊!袁都督不是刚打过胜仗吗?”
“肯定是朝里又出奸臣了!不然赵将军怎么会进不了城?”
“这崇祯皇帝到底行不行啊?”
某处客栈,方孝孺独自凭栏,面色惨白,手指冰凉。他低声自语,声音带着颤抖:“拒开城门……坐视友军覆灭……纲常何在?忠义何存?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已非兵祸,而是人心之丧!”他对那个遥远时空的道德崩塌感到一种窒息般的绝望。
某个书院,齐德(未来齐泰)与同窗争论后,独自走在街上,内心翻腾:“蓟州守军毫无防备,友军求援竟闭门不纳……这绝非寻常疏漏!是积弊已深?还是……另有隐情?”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和愤怒,攥紧了拳头,“若将来我掌兵部,定要革除这等弊政,整饬边备,绝不让忠魂再寒!”
在钱塘江边一处幽静院落,施耐庵与罗贯中对坐无言,良久,罗贯中才长叹一声:“想不到……这现实话本,比你我笔下的小说,更加曲折,也更……残酷。”施耐庵默默点头,笔下正在构思的《水浒》中官逼民反的悲凉,似乎与这天幕上的景象隐隐重合。
奉天殿内,朱元璋缓缓坐下,疲惫和愤怒交织在他脸上。他不再怒吼,只是用冰冷至极的声音说道:“都看到了?长城挡不住敌人,但自己人的愚蠢和坏心,能更快地毁掉江山。”
殿内鸦雀无声,只有天幕上“皇太极直扑北京”的字样,像一道惊雷,悬在所有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