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1章 袁崇焕斩了毛文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91章 袁崇焕斩了毛文龙 (第2/3页)

的善后事宜。他深思熟虑,将东江军划分为四个协同作战的部分,并分别任命毛承禄、徐敷奏、刘兴祚和陈继盛四人负责管理。其中,陈继盛暂时接管整个东江镇,统筹全局。

    同时,袁崇焕还下令将自己带来的大量白银赏赐给各个岛屿上的官兵们。按照规定,每个人都能得到三两银子作为奖赏。此外,他又派遣使者前往旅顺进行宣抚工作,稳定当地局势。不仅如此,袁崇焕还特别制作了令牌,用以安抚各岛上的军民,让他们安心生活和驻守。

    对于毛文龙的亲生儿子毛承祚,袁崇焕也专门行文告知。首先要求他安抚好众多商人,尽快处理那些拖欠商人们的银两,即刻予以偿还。并且要将之前被毛文龙掳掠而来的商船全部释放,归还物主。

    六月初九,袁崇焕风尘仆仆地赶回宁远城中。他面色凝重,心中满是忧虑与不安,因为他刚刚未经请示就处死了毛文龙这位同样声名显赫的将领。回到宁远后,袁崇焕立刻起草奏疏,向远在京城的崇祯帝请罪。

    在那封长长的奏疏中,袁崇焕详细地阐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诚恳地向崇祯帝汇报了前后发生的种种情况,并着重强调自己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大胆且决绝的举动——不经请示而处死毛文龙,完全是出于整肃军政、稳固边防的考虑。

    当这份奏疏快马加鞭送到京城时,崇祯帝展卷一读,不禁大吃一惊。然而,短暂的震惊过后,他很快就冷静下来,脑海中浮现出目前国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自己对袁崇焕的倚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崇祯帝决定下达一道旨意。

    在旨命中,崇祯帝先是严厉斥责毛文龙犯下诸多罪行,死有余辜;接着又对袁崇焕的果断行动表示赞赏和嘉奖,并且明确告知袁崇焕无需为此事请罪。就这样,一场看似可能引发轩然大波的风波暂时得以平息。

    看到崇祯皇帝的反应,奉天殿内的气氛更加诡异了。

    “这崇祯小子,居然认了?”蓝玉瞪大了眼睛,“他这皇帝当得也忒窝囊了!手下大将说杀另一个大将就杀了,他不但不追究,还夸奖?这……这简直是……”

    “简直是自毁长城!”冯胜接话道,语气沉重,“即便毛文龙真有十二大罪,也该由朝廷明正典刑,方可安定军心,警示后人。如今被袁崇焕私下杀了,东江诸将岂能心服?朝廷威严何在?这崇祯皇帝,莫非真是个任人拿捏的傀儡不成?”由于天幕之前的信息,洪武君臣已先入为主地认为崇祯昏庸无能,此刻更觉得他软弱可欺。

    耿炳文摇头叹息:“我看未必是窝囊。或是无奈之举。辽东危局,全仗袁崇焕勉力支撑,此刻若因杀毛之事问罪于他,辽东立马就要崩盘。这崇祯皇帝,怕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强行忍下了这口气。”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案,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吓了众人一跳。

    “忍?他忍得了一时,忍得了一世吗?”朱元璋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崇祯的内心,“咱是皇帝!咱太清楚皇帝心里想什么了!今日他迫于形势,忍了你袁崇焕擅杀大将、矫诏行事之罪,还得好言宽慰你,替你收拾烂摊子。但这根刺,已经狠狠扎进他心里了!”

    老朱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人性黑暗面的冷酷:“今日你能杀毛文龙,来日是不是看哪个阁臣不顺眼,也能拔剑杀了?功高震主,权倾朝野,再加上这‘先斩后奏’的榜样……嘿嘿,崇祯小子现在用得上你,自然什么都好说。等哪一天,辽东局势稍有缓和,或者他找到了能替代你的人,今日杀毛文龙这笔账,必定会连本带利地算回来!这是刻在皇帝骨头里的东西,改不了!”

    果然,天幕接下来的内容,印证了朱元璋最坏的猜想和徐达、李善长最深的忧虑。

    毛文龙不幸离世后,东江镇局势急转直下,与朝廷之间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