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2章 三年之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32章 三年之约 (第2/3页)

,利息减半,但有个条件。

    他们得派船帮着清淤,工钱由银号垫付,将来从贷款里抵扣。”

    工部尚书眼睛一亮:

    “商户的船多,熟悉水道,比官府的役夫管用!

    可士族那边......”

    “士族的庄园,若占了河道,按市价赎回。”

    李福的语气平静,

    “银号出这笔钱,但要在他们的田契上注明‘官赎’,往后再敢违规占地,加倍罚没。”

    房玄龄抚着胡须笑了:

    “殿下这招,既解了漕运之困,又给商户行了方便,还没直接与士族翻脸,高!”

    李福却皱起眉继续说道:

    “只是治标。

    要想根治,还得立规矩。

    淮河沿岸三丈内,不许私建庄园粮仓,由工部与银号联合巡查,违规者,银号停贷,官府追责。”

    他提笔在卷宗上写下“立规为先,恩威并施”,字迹比在银号时更显沉稳。

    老臣们交换眼神,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欣慰。

    这位新太子,果然没辜负陛下的期许。

    议事过半,内侍匆匆来报:

    “殿下,崔尚书在殿外求见,说有要事启奏。”

    崔雄走进来时,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容,手里捧着个锦盒:

    “太子殿下,这是江南士族给您备的贺礼,一点心意。”

    锦盒打开,里面是颗鸽卵大的夜明珠,在晨光中泛着幽光。

    李福认得这珠子。

    银号的账册记着,去年吐蕃贵族用三颗这样的珠子,从崔家换了三千石粮食,转手就卖给了突厥。

    “崔尚书的心意,孤心领了。”

    李福合上锦盒,退了回去,

    “只是父皇教导,储君当以节俭为本,这珠子太贵重,还是留给江南的百姓换粮吧。”

    崔雄的笑容僵在脸上:

    “殿下是嫌礼物轻了?”

    “不。”

    李福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本王是嫌这珠子沾了血。

    吐蕃人用它换粮,是为了打西州。

    士族用它送礼,是为了护着违规的庄园。

    崔尚书觉得,这样的珠子,配进东宫吗?”

    崔雄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捧着锦盒的手微微发颤:

    “殿下......老臣不知......”

    “现在知道也不晚。”

    李福翻开漕运卷宗,指着崔家庄园的标记,

    “淮河清淤,崔家的十二座粮仓,得拆七座。

    银号会按市价补偿,足够再建三座合规的,剩下的钱,不如捐给江南的学堂,也算积德行善。”

    崔雄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房玄龄用眼色制止。

    房玄龄慢悠悠地开口说道:

    “崔尚书,太子殿下已是网开一面。

    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