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4章 仁慈要有锋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4章 仁慈要有锋芒 (第2/3页)



    “不急。”

    罗通掀帘而入,手里拿着李福送来的急报,

    “大殿下已联合回鹘骑兵,明日就会突袭吐蕃的后勤营。

    咱们在这儿等着,于阗叛军没了粮草,自会溃散。”

    果然,三日后,于阗叛军因断粮大乱。

    李禄率军趁势追击,尉迟胜在阵前大喊“父王已被救出”,叛军瞬间倒戈,斩杀了吐蕃督战使。

    捷报传到长安时,李福正站在河西的商栈前,看着回鹘商队将缴获的吐蕃战马装上船,嘴角露出笑意。

    大食使者在长安住了半月,李治每日陪他们游览两市,看似相谈甚欢,实则早已让金吾卫摸清了他们的底细。

    使团里混了二十多个精于骑射的武士,为首的使者竟是大食哈里发的堂弟,肩负着刺探大唐防务的使命。

    “皇叔,这是他们绘制的西域地图,上面连敦煌的烽燧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李福将密探截获的图纸摊在李治书房,

    “要不要把他们扣下?”

    李治正用大食香料调香,闻言轻笑道:

    “扣不得。

    大食与波斯开战,急需大唐的丝绸和茶叶,咱们只要掐住商路,比扣人管用。”

    他指着地图上的怛罗斯,

    “这里是大食的重镇,咱们让西域都护府在这儿增设税卡,抬高过境关税,他们自然会乖乖听话。”

    李福看着皇叔轻描淡写间化解危机,突然想起罗通的话:

    “晋王的刀,藏在袖子里。”

    几日后,李治在曲江池设宴款待大食使者。

    酒过三巡,使者突然提出要在长安设立“商馆”,常驻使团。

    李治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笑道:

    “可以,但得依我朝规矩。

    商馆不得携带兵器,使团人数不得超过五十,且需由鸿胪寺派人监管。”

    使者脸色微变,刚要反驳,李治又道:

    “听说贵使想要我朝的桑蚕种?

    只要商馆规矩守得好,明年我让人送你十斤。”

    大食使者顿时眉开眼笑。

    桑蚕种是大食梦寐以求的宝物,有了它就能自己产丝绸,再也不用向大唐高价购买。

    他哪里知道,李治早已让人准备了改良过的“不育蚕种”,能吐丝却不能繁殖。

    这场宴会的细节传到罗通耳中时,罗通正在教李禄枪法。

    他一枪挑飞侄儿手里的长枪:

    “你这皇叔,用桑蚕种当武器,比你的震天雷厉害多了。”

    李禄捡枪时哼了一声:

    “耍小聪明罢了。真刀真枪上了战场,还得看谁的枪快。”

    罗通敲了敲他的头盔:

    “傻小子。战场之外,还有无数战场。

    你祖父当年能坐稳江山,可不是只靠枪杆子。”

    秋汛来得比往年凶,黄河在齐州段溃堤,洪水淹没了九个县。

    李福刚从河西赶回,就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