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1章 有缝的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21章 有缝的蛋 (第3/3页)

用来辅助自己,陈从进不像有的军头,成天就知道刮地三尺养军。

    对于民生之事,陈从进是很重视,所有的文书,自己都要亲自过目,他知道,民生经济就是国力,只有国力能维持住,军事战争才能坚持下去。

    只是,时日一久,陈从进确实感觉自己的精力严重不足,毕竟,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和朱元璋一个样,一天可以批几百份奏折,再说了,现在是乱世,注定军事才是维系权力的第一要务。

    虽然有掌书记萧郗,帮助自己处理公务,但是时间一久,陈从进就发现,萧郗一人的精力,也已经不足操持如今这么大的盘子。

    而且,陈从进也隐晦的发现,萧郗的权力,似乎有些过大了。

    平衡大师的本能,是作为一个统治者最基础的特质,任何一方势力过大,都会造成权力失衡。

    大唐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原因很多,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便是中期时,节度使的权力不受制衡。

    这就跟滚雪球一样,节度使叛乱,割据,为了抵抗朝廷,不可避免的需要笼络武夫。

    长年累月的笼络下,武人的地位,被一步又一步的抬高,以至于到了今天,兵骄逐帅已经成了一件很普遍的事。

    而到了宋时,文人地位的提升,又是走到了另外的一个极端。

    虽然现在陈从进还没察觉到文人有势力过大的迹象,不过,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也是一件正确的事。

    想到这,陈从进直接召见卢光启,萧郗,杨建,陶师琯等底下文吏,商议组建内阁。

    当然,陈从进没直接说是内阁,而是咨议制度,也就相当于顾问,办公地点就设在节度府前院。

    咨议人数暂时定为五人,以后再视情况而增加,最低五人,最高九人,单数的缘由便是在有不同意见时,进行投票。

    各曹各司的文书,先送咨议院,对于处理意见,咨议院商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再送到陈从进面前,同意就直接批,不同意,就打回去重新再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