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忙碌的四代机研发 (第2/3页)
刻:“大明,正好,我这里一个研发项目,就交给你了!”
“什么项目?”秦明的眼睛里充满期待,这里还在研发中的项目,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加莱特进气道的气动分析。”
自从飞机进入喷气机时代,进气道的研究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那种吊挂式的发动机,不需要进气口,直接就能看到前面的风扇叶片,这样发动机的效率是最高的,但是……它不适合战斗机啊!机翼挂那么大的发动机,如何做高机动过载?机翼可能会被硬生生的撕裂!
经过了数年的研究,战斗机发动机布置在机尾,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而进气口,则在前方,那么,就需要有专门的进气道了。
第一代战斗机,几乎都是机头进气,这样进气效率最高,各种情况下进气口都不会被堵,在亚音速战机时代,是最常见的方式。
不过,这种方式无法在机头安装雷达,当机载雷达越来越重要的时候,进气口就开始向机身两侧转移,同时,由于战机进入了超音速时代,在不同速度下,发动机需要的气流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调节装置。
最早的是进气锥,米格-21的机头进气锥,幻影3的两侧进气锥,都是最常见的调节方式。
两侧进气,当飞机转弯的时候,一侧进气口会被挡住,三代机追求大仰角性能,所以,机腹进气逐渐成为主流,同时,调节装置也变成了可调压缩斜板的设计方案,但是,只要有调节装置,那必然会增加结构重量。
同时,因为机体表面的气体流速会降低,进气口和机体还得分离开,这就是一个附面层分离的挡板,这东西也会增加机体的重量。
所以,在当初研发枭龙的时候,秦亮就提出来了DSI鼓包式进气道,在枭龙上,这进气道已经发展成熟了,不过……当发现西方开始研究加莱特进气道之后,刘教授认为,还是需要把这种进气道也研究一下。
当进入隐身机时代,进气道也进行了优化,主要的技术成果就两种。
首先,F-22横空出世,上面使用的就是加莱特进气道,中文翻译出来是后掠双斜面超音速进气道,一般来说,这个进气道都处于两肋位置,但是看着好像侧悬着一样。
它有两个三维斜面,沿着进气道分布,合理分配进气流速,从而让超音速过来的气流用较小的损失降低到亚音速。没有调节装置,结构也很简单。
现在,西工大在研发各种先进的航空技术,这种进气道,也纳入了研究范围之内。
秦明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好,我可以承接下这个研发任务来!老师,我有什么资料需要参考的吗?”
“嗯,我这里给你列个表单,你如果没事的话,从今天就可以开始研究了。”
“好!”
秦明抱着一摞书走了,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秦亮心情复杂,他还打算等大明哥考试结束,被正式录取之后,给他说一下早稻田惠子的事情,没想到,大明哥这压根就没把早稻田惠子给想起来!
这……
谁嫁给了大明哥,那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了啊!不过……站在老秦家传宗接代的角度上看,大明哥还得娶老婆。
“亮子啊,大明他媳妇的事情,毕竟是有影响的,咱们暂时还不可能让他接触到咱们的核心机密。”刘教授开口道。
秦亮点头:“嗯,刘教授,我当然知道,大明哥能有个项目研发就不错了,这项目,完全可以作为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了,虽然咱们用不上……”
“你不看好这种进气道?”
“是的,和咱们的鼓包进气道相比,差了一个档次,不过……这也远超这个时代的其他进气道了。”
刘教授点头:“嗯,那咱们就还是以鼓包进气道为主。”
“对了,关于四代隐身机,咱们这边有什么准备了吗?”
“当然!”刘教授点头:“杨威他们,自从首都那边开完了会议就过来了,老宋他也时不时的从试飞院那边过来,跟着一起参谋,初步设计的外形,最近已经在吹风洞了。”
“这么快?”
“是啊,他们占用了咱们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经常一算就是一个星期……不过,杨威他们申请的是硕士论文设计项目,还都是咱们西工大的科研课题,所以,也只能让他们用去了。”
秦亮满脸兴奋:“好,那我去看看!”
西工大,风洞实验室。
上一个风洞试验刚刚结束,风洞打开,模型被从风洞里拿出来。
“这设计,果然没问题,鸭翼,边条翼,三角翼,这些组合起来,一定能成为最强悍的战机!”杨威满脸的兴奋。
“是啊,秦亮同志的建议完全可靠,只是这样一来,气动布局更加复杂繁琐,对飞控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啊。”宋老感慨。
“没关系,宋老,这飞控交给我就行!”杨威说道:“我会让它和歼九的飞控一样成熟可靠!”
“嗯!”
“各位,模型呢,让我看看!”就在此时,外面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