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3章 贝卡谷地的布局(加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3章 贝卡谷地的布局(加更) (第2/3页)

笑:“平板缝隙雷达已经是老黄历了,您应该知道,咱们材料系已经搞出来了先进的氮化镓材料,现在,正在用这些材料来制造T/R组件,以后,我们的雷达会全面进入相控阵时代,完全碾压对方一个层级。”

    主动相控阵雷达有多先进,看出口型的枭龙就行,以前使用平板缝隙雷达天线,搜索距离也就是七八十公里,换了新款的,还是因为机头空间有限用了气冷的方式,搜索距离都飙升到了一百七十公里!

    这完全就是碾压对手的存在!

    “嗯,咱们西工大的技术迭代速度,的确是够快的,对了,咱们闪电十的舰载款,也已经研发出来了,我听相关团队说,那边也可以很轻松地把舰载防空导弹改进成陆基版……”

    “是吗?这可是个好消息,得过去看看!”

    “什么时候?”

    “就现在吧。”

    长安郊区,原空军202工厂,现在则是大唐集团旗下的西工大校办工厂。

    秦亮的偏侉子,刚刚开进工厂大门,就看到从里面开出来了一辆重卡从车间里开出来。

    平头,六条麻将块花纹的轮胎,一看就是个干力气活儿的,车头写着大大的延安两个字,下面是SX250.

    现在,斯太尔还没有正式在东方投产,东方的重卡,依旧是老三样:黄河、延安、红岩。

    六十年代,部队的152毫米大炮威力大,火力猛,但是,用解放CA30拖曳,明显就是小马拉大车,见坡死,慢得就像是老牛大喘气。

    国家很着急,必须要解决重炮牵引问题!

    于是,法国的贝利埃GBC重型越野车的技术被引进到了东方,宝鸡岐山的山沟沟里,新建起来了重卡厂房,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终于把这种车仿制出来了,还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延安!

    这款车出来,拖着重炮到处跑,轻轻松松,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同时,由于底盘优秀,改装潜力很大,还能进行各种改进,比如说,现在,202工厂就看上了这款底盘,把它改进成了……

    防空导弹发射车!

    由于在舰载的时候,是按照垂直发射设计的,所以,现在重卡上驮着的,直接就是垂发的发射筒!

    把导弹塞进发射筒里,是个很不错的发明,外露的导弹,日晒雨淋,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塞进了全密封的发射筒里,在里面保存个五年十年的,都和新的一样。

    而在发射的时候,把发射筒卸下来,又可以具备全向发射的能力,比之前的发射架好一百倍。

    由于导弹个头不是很大,所以,这一辆车就能携带八个发射筒,火力密度也是杠杠的!

    “老金,你们这是已经把陆基型给搞出来了?”罗主任下了车,大声地喊道。

    车子停下,一名工程师从上面下来,满脸笑容:“没错,陆军野战防空的需求也很迫切,所以咱们……”

    “就这底盘,也没法野战防空吧?”

    “秦总,你说得没错,但是咱们长安这边,最容易协调来的,就是这种底盘……”

    西方的导弹,习惯使用拖车,一般就是部署在要地执行防空任务,对于野战防空很不重视,因为在战场上,他们会拥有绝对的制空权。

    老毛子就不一样了,陆军信不过空军,一切都要自己搞,很多导弹都是放在履带底盘的,可以跟着坦克部队一起前进。

    当然,也有越野卡车底盘的,后世东方买的S-300,都是在玛兹543底盘上的。而东方自主研发的产品,几乎也没有使用履带底盘的,主要是因为当时条件也好了,公路网遍地,使用公路机动的方式,可以快速反应。

    现在嘛,秦亮也只是调侃了几句。

    “秦总,你要是建议用履带底盘,那咱们……”

    “不用,这就挺好,部队有需求,让部队提,咱们西工大反正也没有底盘……”

    想到这里,秦亮突然觉得,西工大是不是该搞个汽车厂了,哪怕不是和其他企业争夺民用市场的普通重卡,只搞特殊的多轴发射车也行啊,等国内自己搞,得九十年代之后,肯定是赶不上的啊。

    “要是其他研发机构,那部队肯定会提一大堆要求,不过……部队面对咱们西工大,态度就不一样了,咱们生产的产品,生产什么他们就要什么,从来都不挑剔。”

    秦亮神情复杂,部队给咱们开的这种便利条件,也不一定全是好事啊,咱们的判断,也不一定就是全部准确的。

    此时,轰鸣声继续,雷达车从里面也开了出来,看那卡车后斗上折迭的东西,秦亮就知道,这是相控阵雷达。

    “咱们发射车上,有没有目标照射雷达?”秦亮开口问道。

    这种防空导弹,是闪电十导弹改装出来的,技术来源就是英国的天空闪光,半主动雷达制导技术,需要目标照射雷达,就算是相控阵雷达可以取代目标照射的作用,但是……如果这雷达天线被打了呢?

    要知道,82年可是有另一场战争的!

    在贝卡谷地,叙驼的萨姆-6导弹,曾经把大卫之鹰揍得满地找牙,但是,大卫人是一个很爱学习的民族,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找了很多解决的办法。

    先利用无人机,诱使叙驼的雷达开机,然后用电子战机搜集到了频率特征,让F-16带着百舌鸟导弹,先把萨姆-6导弹的雷达给炸掉了,然后,这些导弹就全部失去了战斗力,后续的战斗机过来,把整个导弹阵地炸了个稀巴烂。

    第一天炸了几个导弹营,叙驼还不甘心,当晚再次开动过去几个,又给炸了,这下,贝卡谷地彻底不设防了。

    而空战,也以大卫人的全胜而告终,虽然大卫人吹嘘的零伤亡有很大水分,但是相比之下,肯定是叙驼的伤亡更大,这就是用二代机对抗三代机的下场。

    萨姆-6的折戟沉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完全依靠雷达车,自身没携带雷达。

    很多军事杂志里都说,是老毛子吸取了这次经验教训,所以才改进出来了萨姆-11,最大的特点就是给每一辆导弹发射车都装上了雷达,关键时候,每一辆导弹发射车就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

    实际上,这有些小看老毛子了,萨姆-11导弹在1979年就开始在乌里扬诺夫斯克机械工厂生产了,贝卡谷地在82年才打,这时间足以说明一切,老毛子总出口低端武器的传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掉。

    现在,听到秦亮的话,金工摇头:“不需要。”

    “为什么?”

    “因为咱们已经有主动雷达导引头了。”

    啥?

    秦亮睁大了眼睛,咱们的技术,已经先进到这种程度了?自己都不知道呢,这主动导引头就搞出来了?不过……很快又想到了什么。

    “从闪电-20的导引头上继承过来的?”

    闪电-20,就是不死鸟的仿制品,主动雷达引导体制,只是个头有些大而已,己方现在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缩小导引头也没什么大问题。

    “也不完全是,我们西工大的电子系,已经开发出来了一种氮化镓元件的功率放大器,我们可以在闪电-10的导引头尺寸下,做出和闪电-20导引头同样性能的装备来,主动雷达搜索距离二十公里左右,由于这款导弹自身射程也不是很远,所以,可以先惯性飞行,到预定位置再打开雷达……”

    又是氮化镓,这样一种材料的突破,就会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

    不仅仅可以用在雷达天线上,也可以用在雷达的功率放大等部件上!

    自用的闪电-10,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射程可以达到七十公里,而实际使用距离还得减半,自身的导引头就能搜索二十公里距离,那发射后的十来公里的距离,当然就可以惯性飞行过去了。

    不需要目标照射,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拥有无限的多目标攻击能力!

    美国佬的宙斯盾,说什么抗饱和攻击,实际上,TVM引导的标准导弹,还是受限于后方军舰的目标解算能力,改进成半主动体制后,又受限制于目标照射雷达的数量,哪怕有四个,也最多同时拦截四个目标,再提前发射四枚导弹,交替引导,最多也就拦截八个目标。

    咱们用主动雷达引导,发射后就不用管,拦截数量仅仅限于己方携带的导弹数量!

    秦亮的目光中,满是兴奋,这又是一个重大突破啊!

    “金工,你们干得漂亮!”

    “咳咳,导引头不是我设计的,还是董工厉害……”

    就在此时,董工也从一旁的研发室里跑了出来。

    “秦总!”

    罗主任神情复杂,这些人有意思,不认识自己这个校长,眼睛里就只有秦亮啊!这要是别人,或许心中还会不舒服,但是,罗主任可不一样,他是亲眼看着秦亮成长的,而且,西工大以后的校长,肯定也是秦亮来当的,他现在的威望越高,以后年纪轻轻就接手的时候,其他人的意见就越小。

    “嗯,董工,你们干得漂亮!”

    “秦总,接到了中航技的电话,请您回首都一趟。”

    “又出什么事情了?”现在最可能的,就是英国方面的采购吧,虽然是从西工大购买,但是给空军配套的,肯定也是要走中航技手续的。

    “叙驼的高官卡杜拉即将对我们进行友好访问,据说,有武器采购的想法……”

    这怎么可能?秦亮皱了皱眉头:“叙驼的武器,不都是清一色的苏系产品吗?他们怎么会想从我们这里采购了?”

    “应该是上次海战的影响吧,正是因为叙驼从来没采购过我们的武器,所以,中航技那边才希望您能过去……”

    秦亮思考片刻:“好吧。”

    首都,中航技。

    刘经理来回踱着步子,他还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焦虑过,以前有人来买武器,那就高高兴兴地接待,赚钱的生意,不做白不做啊。

    但是,这次不行,叙驼面对的敌人是大卫人,大卫人手头的主力是F-15和F-16,己方的战机在面对这些飞机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力不从心的。

    更何况,这几年来,和大卫关系还不错,如果卖飞机给了叙驼,那和大卫的关系,怕是要搞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