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7章 西工大的科技发展如此迅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17章 西工大的科技发展如此迅猛? (第3/3页)

这种傲骨!

    “同学们,你们是哪个系的?”

    “计算机系。”

    “哦,西工大的计算机,那可是国内一流啊,你们在学习期间,有什么研究吗?”

    “咱们研究人工智能。”

    “啥?”

    “就是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

    “那怎么可能,计算机不是只能按照程序工作吗?”

    “没错,以前的计算机是这样,但是今后的不一样了,咱们西工大计算机系,就是要研究全新的,让计算机能自己思考,您想想,以后无人飞行器上天了,不用给它详细指令,只要给一个任务,它就会自己选择航线,自主飞行,中间遇到意外,还能自主应对……”

    这海军领导饭都不吃了,睁大了眼睛,还能这样?

    “对,最牛的是,这次不会应对,下次看看别的飞行器怎么做,它自己就学会了……”

    这……自己确定不是在听人吹牛,讲科幻?

    另一边。

    “几位同学,你们是哪个系的?”

    “宇航工程系。”

    “你们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咳咳,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不是坏人。”

    “不行,那也不能随便说,我们的研发项目,那可是机密,必须得有老师的同意,或者……”

    “或者什么?”

    “秦亮同学的同意!”

    “亮子,你过来!”

    秦亮只能端着餐盘过来。

    “现在可以说了吧?”

    “嗯,我们是搞卫星定位的。”

    “这项目,进展如何了?”秦亮也很期待。

    “去年完成了项目论证,今年已经开始造卫星了,预计年底卫星就能造出来。”

    “原子钟到手了?”

    “是的,美国的GPS卫星原子钟供货商卖给咱们的同款,咱们可是花了大价钱的,不过……咱们也不会吃亏,咱们买了三台,用两台,剩下那个,给咱们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研究,用不了几年,咱们就能自己造了。”

    “太好了!”

    国家还在发展经济,是没有太多资金投入到国防建设上的,哪怕卫星导航有民用的巨大市场潜力,但是毕竟高昂的投资也不是国家能承受的,所以,西工大目前也只能搞双星定位。

    但是技术预研不会停,二三十颗卫星的全球导航系统,是肯定要建设的,而到了那个时候,想要从国际上买原子钟,肯定是不可能的了,只能自研,还好,咱们自己的起点就足够高!

    “年底就能发射,真是太好了!”秦亮也是满眼亮晶晶,脑子里已经在想着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带来的优势了。

    各种精确制导武器,海空军的远航定位,民用的车载卫星导航终端……

    可以说,卫星导航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

    “不行。”

    “为什么?”秦亮一愣。

    “因为……咱们国家还没有同步卫星的发射能力。”

    我勒个去!

    普通的卫星,只要能脱离稠密的大气层,不会在空气阻力作用下迅速掉高度然后烧毁就够了。

    所以,全球发射的卫星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这种,高度只有两百公里左右,发射的要求也很低,只要速度大于7.9千米每秒,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就可以。

    后世的那些小卫星,铺天盖地的发射,也同样是这种东西。

    这种高度上,依旧会有空气阻力,所以卫星寿命不是很高,不时需要自己的发动机推动提升高度,什么时候燃料没了,就到寿命了。

    所以,再稍稍昂贵一些的卫星,就会选择中轨道,也就是三百五十公里以上,空气足够稀薄,阻力很小很小。

    同步卫星呢?首先考虑的是转动周期和地球一样,24小时转一圈,根据轨道公式,周期越大,轨道半径就越大,近地轨道卫星,84分钟就能转一圈,要一天一夜转一圈,那轨道半径就得是四万两千多公里,减去地球半径,还能剩下三万六千公里左右!

    没错,三万六千公里,是普通卫星轨道的一百倍!这个距离,已经可以和月球相比了!

    地月之间的距离大概是三十八万公里,同步卫星的轨道,是这个距离的十分之一。

    如果火箭推力足够大,那可以一口气把卫星打到这种高度上,但是……目前东方没这个能力,美苏两霸有这个能力,也不这么玩,太浪费。

    发射同步卫星,需要两次变轨。

    首先发射一颗近地卫星,在地球表面,两边公里的高度上做圆周运动,然后,在某一点打开发动机,推动卫星继续加速做离心运动,这样就从圆轨道变成了椭圆轨道,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这个打开发动机的地方,就是近地点,还是两百公里,而卫星飞到椭圆的另一边最远点的时候,就能到达三万六千米的远地点了!

    如果一次到不了?那就飞回来,在近地点继续打开发动机调整轨道!

    在远地点如果没变化,那就只能再飞回来,绕着椭圆轨道运动,所以,椭圆轨道完成之后,还需要在远地点再次打开发动机,推动卫星加速,这样就能保持在大圆轨道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