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因为秦亮,歼九的首飞提前了几个月 (第2/3页)
拆开?”林老提议。
这就又是外行的话了!
拆到什么程度?只拆机翼?沿途运输估计还是不方便,而且,只要拆了再装,那飞机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状态和出厂时候也就不一样了!
到了长安,还得经过几个月的调试!
大家伙都在发愁,然后……纷纷把目光看向了秦亮。
遇到问题找秦亮,秦亮一定能给解决!
“咳咳,你们这样看着我干啥?”
“说吧,亮子,你有什么办法吗?”
“这个嘛……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是得冒风险。”
“说!”
“只要提前把机头给拉起来,跑道就够用了。”
“那怎么可能……飞机不到一定速度,怎么拉机头?”
“我们减小一下发动机的推力,或许就……可以了?”
要是换个人说,大家伙都会觉得是扯淡,但是,秦亮不一样!他既然说了,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仔细想想……
还真有道理!
常规布局的飞机,要翘起机头来,就得达到一定速度,飞机的升力够了,才能把机头撬起来,毕竟尾舵提供的是负升力,而现在,咱们的歼九是鸭式布局,鸭翼提供的是正升力,只要速度达到一定程度,鸭翼就能轻松地把机头给撬起来。
至于减小发动机推力,那其实是减小撬机头的反作用力。
机头要起来,机尾就会对着跑道,这股力是阻止机头撬起来的,把发动机的推力降低,这阻力就会大幅度降低!
“雷子,咱们试试?”
“好!”
此时的雷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秦亮说试,他就敢试!
轰鸣声再次响起,这次,雷强打开了发动机的加力,尾喷管里冒出来了炽热的火焰,这样可以让飞机的提速更快,从而节省跑道长度。
嗖!
随着刹车松开,歼九蹿了出去,速度飞速提升,五十,一百,一百五……雷强左手关闭加力,将油门推到慢车位置,右手将操作杆向后拉。
嗖!
机头一下子就蹿了起来。
“我草!”雷强发出了一声惊呼。
“雷子,怎么了?”无线电里传来了关切的声音。
“没事,没事,这飞机的升力特性,也太好了吧?”
跑道旁边,无数人睁大眼睛,看着歼九昂着机头,从自己的面前滑跑,几百米后,机头的起落架放下,然后就是放减速伞,踩刹车。
当飞机停稳的时候,距离跑道末端还有两百多米!
成了!
宋老满脸的兴奋:“亮子,你的指点,让咱们的首飞,提前了个把月!”
秦亮笑了笑,个把月?可不止这么点儿啊。
后世的歼十,中速滑跑拖延了八个多月,高速滑跑拖延了几个月,到最后……雷子着急了,自己思考,是不是因为发动机推力太大,导致抬头力矩过大?所以……偷偷试一下!
在某次滑跑测试的时候,关加力,拉操作杆,硬生生地把前起落架给抬起来了。
当时发现这一幕,塔台都惊呆了!
等下来,塔台问雷子怎么回事,雷子只能说是自己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毕竟,科研试飞是很严肃的,任何试飞动作,都是需要经过精心策划的,他这样的大胆行为,属于违反纪律的。
手抖了一下,就没有人追究了,而且,还成为了歼十研发中的一个趣谈,雷子的手抖了一下,然后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此时,不用他手抖了,秦亮直接把方案给介绍了出来。
所有人都很兴奋。
“嗯,还是得继续做滑跑实验,有了把握之后再首飞,年底前能飞上天就行,咱们不能着急,毕竟,这款飞机关系重大,可不能出了什么意外……”
试飞阶段摔飞机,各国都有,苏-27更是摔了四五架,才打造成熟,但是,东方不一样,咱们穷啊,摔一架,都可能会给整个项目带来下马的风险。
历史上,咱们的歼十试飞,可是一架都没有摔过的。
“是啊,首飞必须得准备充分,国际上,大部分的飞机为了稳妥,在首飞的时候,都是加配重,把飞机变回静稳定的状态,咱们……”
“咱们不用!宋老,我对咱们研制的飞机有信心!”雷子的声音响起。
气动中心在飞机重心的后方,飞机就是稳定的,比如说,当飞机攻角变大的时候,气动作用力会让飞机低头,也就是让飞机恢复原状。
反过来,气动中心在飞机重心的前方,飞机就是静不稳定的,当飞机攻角变大,气动作用力会加剧这个趋势,让飞机的攻角更大,这样下去,飞机就会迅速脱离控制,直至失速坠落。
早期的飞机,都是静稳定的,因为飞行员根本就操作不了静不稳定布局的飞机,直至电传飞控的出现,飞机才能被操控住,这个时候,静不稳定的优势就出来了,想要抬头,飞机就可以迅速抬头,想要侧转,也能用最快的速度侧转。
简单来说,静不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