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1章 老毛子要买东方产的8086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1章 老毛子要买东方产的8086 (第2/3页)

试合格的一个8086芯片,脸上是无比的落寞。

    落伍了,他们的技术,真的是太落伍了啊!

    “千分之一也可以,至少一千个里面,会有一个合格的,这是我们工厂的骄傲,我们这就给莫斯科报喜,我们已经能成功量产8086芯片了!”厂长亚历山大,倒是一脸的淡定:“我们厂一定能因为这个成果而获得莫斯科的奖励的!”

    拉特舍夫的神情复杂。整个苏联,都弥漫着这样一种气息,半导体产业能发展起来,那就见鬼了!

    说起电子技术的发展,外行都会说,老毛子是走电子管道路,西方走晶体管和集成电路道路,所以,老毛子就落伍了。

    这句话,纯粹就是不了解内幕的胡乱揣度。

    这段历史,得从二战说起,二战结束的时候,德国被瓜分,美国拉走了人才,苏联拉走了设备,大名鼎鼎的蔡司,就是这样被瓜分的,他们到了美国之后,被仙童相机公司生产了几千个目镜,而仙童相机,之后成立了著名的仙童半导体。

    当美国佬开始研制半导体的时候,苏联不比他们慢多少,苏联拉出来第一个晶体管,只比美国晚了几个星期,到1957年,晶体管收音机就开始进入百姓的家庭,当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里面用的就是晶体管。

    1962年,苏联就在一块锗半导体上,造出来了多个晶体管,这就是集成电路的原型了。

    1963年,苏联就决定在莫斯科郊区兴建一座叫做泽列诺格勒的城市,这座城市就是专门为研制半导体而建设的城市,也就是苏联的硅谷!

    谁敢说苏联只会玩电子管小型化的了?

    同一年,苏联克格勃成立了T局,专门从西方获取设备和技术,仅仅在硅谷,就安排了六十多人,直接偷芯片!

    不过……在苏联的体制下,任何的技术发展,都是和项目负责人有很大关系的,当负责电子管的人占据优势的时候,晶体管的研发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从上到下形成的一种学阀类型的潮流,又让他们好大喜功,只知道报告好消息,坏消息就压着,而且,各种争斗不断。

    没有人脚踏实地地搞研发,更跟不上摩尔定律的脚步。

    现在,仅仅是千分之一的合格率,他们厂就开始好大喜功地打算上报了!

    “厂长,如果上面给我们下大批生产的任务,那我们怎么办?”

    “会有办法的!”亚历山大说着,伸出了手:“把咱们合格的芯片交给我,我现在就去莫斯科!”

    拉特舍夫的心中满是担忧,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看着厂长离开。

    莫斯科。

    “不错,不错,我们苏联终于有了微型处理器!”苏联无线电电子委员会主席肖金看到了这块处理器,脸上满是兴奋:“这是我们伟大的成就!正好可以向十月革命献礼!”

    “是啊,目前我们苏维埃严重缺乏电子计算机,从国外进口还需要花费宝贵的外汇,现在既然我们有了,接下来就是大量生产!你们Kvazar工厂,先生产十万块,送到莫斯科这边的无线电工厂来,由我们组成计算机!”半导体专家尤里说道。

    亚历山大的心中咯噔一下,脸上却依旧淡定:“没问题!请上级把任务交给我们!”

    这个时候,他能说良品率只有千分之一吗?当然不能!这个时候要是这么说了,肯定会被上级质疑的,各种荣誉也就没有了!

    先接下来任务,生产的事情,回去再说!

    千分之一的良品率,他们要生产十万块的话,那就需要有……上亿的产能?这……这也不行啊,他们工厂的月产量,最多一千块,一个月生产一块合格的处理器就不错了。

    这……

    亚历山大虽然表面镇定,心中却是慌得一比。

    咚咚咚……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听说,我们的8086处理器仿制出来了?我们克朗罗德实验室,需要先进的计算机,国内的超级计算机已经严重落伍,我们希望能使用大量的8086处理器,搭建起来一个象棋游戏的模拟平台,这个平台上的象棋运算,将会更加智能……”

    后世大名鼎鼎的AI,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在萌芽了,克朗罗德实验室,就是研究这个领域的,让计算机下象棋,其实就是得让计算机会独立思考!

    “你们要多少?”

    “最好能有……一万块,我们希望能拥有一台超级计算机……”

    “这……”

    “克朗罗德实验室是我们电子技术的重点实验室之一,这个需求,可以满足!”肖金点头。

    噔噔噔……又有人跑了进来。

    “我们的S-300项目,需要先进的处理器……”

    当从办公楼里出来的时候,亚历山大只想哭,任务已经飙升到了二十多万块!这无论如何也生产不出来的啊!

    怎么办,怎么办?

    亚历山大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不知觉中,来到了一个酒馆的门口,于是,他想都没想,推开门走了进去。

    “来一瓶伏特加。”

    “不,两瓶。”

    亚历山大扭头,看到了一个……有些眼熟的人。

    “德罗兹多夫?你不是在东德吗?”

    “是在东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